一把开心果的神奇力量:夜间食用竟能改变糖尿病前期人群肠道菌群

2025-07-12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夜间吃 57 克开心果,12 周后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有益菌增多、潜在有害菌减少,或有益代谢健康,短期对血糖血脂影响不明显。

晚上追剧、加班时,肚子咕咕叫该吃点啥?很多人会抓一把坚果解馋,而开心果凭借香脆的口感,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但你知道吗?这小小的开心果,可能正在悄悄影响你肠道里的“居民”——那些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微生物菌群。最近一项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研究,就揭开了夜间吃开心果的奇妙作用。

肠道菌群:被饮食“操控”的健康密码

我们的肠道里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组成的“菌群社区”堪称身体的“隐形器官”,不仅帮我们消化食物,还与血糖、代谢甚至免疫力紧密相关。而这个社区的“成员构成”,很大程度上被我们的饮食左右——尤其是像坚果这样营养丰富的食物。

开心果堪称坚果中的“营养冠军”:它富含膳食纤维、必需氨基酸、钾、维生素A和K,还有植物固醇、酚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这些物质就像菌群的“专属养料”,可能会改变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进而影响我们的代谢健康。但过去,人们对开心果如何影响糖代谢受损人群(比如糖尿病前期)的肠道菌群,还知之甚少。

图片

深夜吃开心果,12周后菌群变了啥?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专门针对糖尿病前期成年人做了一项试验。这些参与者的空腹血糖略高(100-125mg/dL),处于糖尿病的“边缘地带”。他们被分成两组,分别尝试两种夜间零食方案,每种方案持续12周,中间间隔4周“清空期”:

一组每天晚上吃57克干烤无盐开心果(大约一把的量);

另一组则按照常规建议,吃1-2份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饼干、面包,约15-30克碳水)。

研究前后,科学家收集了参与者的粪便样本,通过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发现,虽然两组的菌群“丰富度”(α多样性)没太大差异,但菌群的“整体结构”(β多样性)却出现了明显不同——吃开心果的那组,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吃碳水零食的组相比,变得不一样了。

更具体地说,吃开心果的人肠道里,几种“有益菌”变多了:比如能产生丁酸盐的Roseburia菌,以及Lachnospiraceae家族的一些“成员”。丁酸盐可是肠道细胞的“优质燃料”,还能帮助调节血糖、减少炎症。而另一些可能与代谢问题相关的细菌,比如Flavonifractor、Eubacterium等,则在吃开心果的组中减少了。

开心果的“隐藏技能”:不止是好吃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把夜间零食换成开心果,可能会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为糖尿病前期人群带来潜在好处。不过,研究也发现,虽然菌群变了,但短期内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这说明,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往往是长期且复杂的,不能指望一种零食“立竿见影”。

值得注意的是,开心果的作用可能不只是靠其中的纤维——它的多种营养成分可能“协同作战”,比如酚类化合物可能帮助保护有益菌,而植物固醇则可能间接调节菌群环境。当然,这项研究的样本量不大,未来还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认这些发现。

给深夜“吃货”的小建议

如果你也常有深夜加餐的习惯,不妨试试用开心果代替高糖、高碳水的零食。一把开心果(约57克)不仅能提供饱腹感,还可能悄悄滋养你的肠道菌群。不过要记得选择无盐、原味的款式,避免额外摄入过多盐分和添加剂哦~

毕竟,健康的秘密,有时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饮食小选择里。下次深夜饿了,或许可以对开心果说一句:“就你了!”

参考文献

Nighttime Pistachio Consumption Alters Stool Microbiota Diversity and Taxa Abundance Compared with Education to Consume 1–2 Carbohydrate Exchanges (15–30 grams) over 12 Weeks in Adults with Prediabetes: A Secondary Analysis from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Riley, Terrence M et al.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Nutrition, Volume 9, Issue 7, 10748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158, encodeId=eee222e3158d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b6de6678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前期#</a> <a href='/topic/show?id=f43049629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开心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9629, encryptionId=f430496293c, topicName=开心果), TopicDto(id=76678, encryptionId=0b6de66783c, topicName=糖尿病前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13 14:44:00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昨天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Sci Rep:糖尿病前期人群肾脏损伤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肾脏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年龄、身高、处置指数和腰围等因素。

Sci Rep:恩格列净一线治疗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

这项研究的结果与早期的研究一致,表明恩格列净促进减重。具体而言,患者的平均体重下降了 2.96 公斤 (3.8%),BMI 下降了 1.10 千克/米²‌(3.72%)。

长效降糖又减重!NEJM:新药让约90%患者血糖逆转为正常

全球肥胖者多伴糖尿病前期,SURMOUNT-1 试验近 4 年结果显示替尔泊肽可助此类肥胖患者减重、控糖、降患 2 型糖尿病风险,且介绍相关疗法研发,有望增治疗选择。

BMC Med.:中国学者证实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联合高蛋白饮食和适度运动可有效缓解糖尿病

本研究表明,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加上高蛋白饮食和适度运动可使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

Front Endocrinol:中国南方汉族成人糖尿病前期患者血脂水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该研究发现为糖尿病前期心血管风险升高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有必要对所涉及的基因座进行功能描述。

CGP论著 | 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分析及关键知情人访谈,从供方、需方、管理者多方视角深入了解,总结较全面的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形成系统可操作的糖尿病前期健康管理措施提出策略建议。

血糖高有多“折寿”?华科大与中疾控合作研究,揭示中国人群风险

该研究基于中国全国代表性数据,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死亡风险增加及预期寿命减少显著相关。

Front Endocrinol : 远离抑郁:步行活动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影响的中介作用

有研究表明,约18%-25%的T2D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这种相互关系对糖尿病的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为抑郁可以通过破坏自我护理行为和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来加剧糖尿病的不良结局。

Nutr Diabetes:乳制品的常规摄入量与糖尿病前期血糖恢复正常或进展为2型糖尿病可能性的关系

糖尿病前期(Pre-DM)是一种血糖中度升高的状态,约影响全球27%的中年人,到2030年将超过4.7亿人。

靠吃水果稳住血糖?临床实测:这类常见水果吃 12 周,血糖、体重、血脂同步改善,并降低炎症,促进心脏健康

全球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比达 37%,生活方式干预常遇瓶颈。内华达大学研究表明,每日 2.5 份草莓经 28 周干预,可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脂及炎症状态,证实功能性食物的慢性病预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