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 放射治疗的心血管毒性

2025-06-25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放射治疗(尤其胸部肿瘤)可诱发心血管疾病(RICD),其风险与心脏受照剂量呈正相关,且无绝对安全阈值。

导读

放射治疗(尤其胸部肿瘤)可诱发心血管疾病(RICD),其风险与心脏受照剂量呈正相关,且无绝对安全阈值。关键临床证据显示:乳腺癌患者心脏平均剂量每增加1Gy,主要冠状动脉事件风险上升7.4%(左侧乳腺癌因平均剂量达6.6Gy风险更高);肺癌患者因现代治疗延长生存(中位生存30-47.5个月),RICD问题日益突出,RTOG 0617研究证实心脏V40与总生存显著相关(P<0.05)。

主要风险因素包括:1. 放疗参数:心脏平均剂量(MHD)>15Gy、高剂量体积(如V40/V50)。2.技术差异:质子治疗(IMPT)较光子技术(VMAT)显著降低心脏剂量,尤其适用于肿瘤累及T7以下椎体或合并基础心脏病者。3.患者特质:吸烟(增加绝对死亡率)、年龄<50岁、心血管病史或蒽环类药物暴露。

监测策略与临床干预路径:早期监测依赖多模态手段:超声心动图(LVEF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可识别亚临床损伤,ESC指南建议高危患者每5年行冠脉CTA;血清生物标志物如hs-cTnT动态升高能预测NSCLC放疗心脏毒性。预防措施以综合管理为核心:优化放疗计划(如呼吸门控、质子治疗)并严格限制心脏剂量(参考RTOG 1308的V30<50%、V45<35%),同时结合药物干预——他汀类降低冠心病风险35%,ACEI/ARB改善亚临床心肌损伤,以实现RICD风险的系统性控制(讲者:韩铮波 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0916, encodeId=0bb922e09163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2ba5e382a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放射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837051823b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血管毒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823, encryptionId=837051823b8, topicName=心血管毒性), TopicDto(id=57382, encryptionId=d2ba5e382ac, topicName=放射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26 10:04:08 CST 2025, time=2025-06-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6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综述】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笔者拟重点总结和讨论放射治疗后颈动脉狭窄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大咖谈 | 肿瘤大病灶放射治疗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优化放疗策略,为未来放疗的发展提供更多思路,但仍需更多临床研究加以验证和完善。

刘庄团队AM:捕获DNA的锰协同壳聚糖微粒可通过激活cGAS-STING通路和维持肿瘤浸润性CD8+ T细胞的干性来增强放疗

本研究强调了一种简洁的协调方法来制备具有动态和选择性DNA捕获能力的CS-Mn微粒,该微粒在生理溶液中的稳定性十分有限,以及壳聚糖对DNA的结合亲和力高于对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

BMC Urol:肾输尿管切除术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发生局部区域复发时接受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如何?

接受RT治疗的RNU后UTUC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具有有希望的生存结局。

免疫治疗时代的放射治疗

免疫疗法用于癌症治疗,但仅部分患者有效。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有利有弊,选择合适方案、时间等策略可增强协同效应,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喻翠云/魏华教授团队《ACS Nano》:基于二甲双胍的多功能纳米平台作为DNA损伤放大器,用于最大化放射免疫治疗以克服放疗耐受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和南华大学团队构建基于二甲双胍的纳米复合物 CSMT,可放大 DNA 损伤信号,增强放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为克服放疗抵抗提供新方案。

王绿化教授:肺癌放射治疗与MDT模式的策略与实践

本文围绕肺癌防治,探讨我国肺癌放疗问题及进展,包括多学科合作、ctDNA 监测影响、MDT 模式及放疗未来趋势等,强调综合治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European Radiology:CT图像中胸廓器官分割的通用性、鲁棒性和校正偏差

近年来,传统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基于图谱的方法以及统计形状建模等,已被用于协助进行二维和三维医学图像分割,并实现放射治疗(RT)治疗计划的自动化。

倪晓晨:人工智能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

本期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孝深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倪晓晨医生共同分享《人工智能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