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 放射治疗的心血管毒性
2025-06-25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放射治疗(尤其胸部肿瘤)可诱发心血管疾病(RICD),其风险与心脏受照剂量呈正相关,且无绝对安全阈值。
导读 放射治疗(尤其胸部肿瘤)可诱发心血管疾病(RICD),其风险与心脏受照剂量呈正相关,且无绝对安全阈值。关键临床证据显示:乳腺癌患者心脏平均剂量每增加1Gy,主要冠状动脉事件风险上升7.4%(左侧乳腺癌因平均剂量达6.6Gy风险更高);肺癌患者因现代治疗延长生存(中位生存30-47.5个月),RICD问题日益突出,RTOG 0617研究证实心脏V40与总生存显著相关(P<0.05)。 主要风险因素包括:1. 放疗参数:心脏平均剂量(MHD)>15Gy、高剂量体积(如V40/V50)。2.技术差异:质子治疗(IMPT)较光子技术(VMAT)显著降低心脏剂量,尤其适用于肿瘤累及T7以下椎体或合并基础心脏病者。3.患者特质:吸烟(增加绝对死亡率)、年龄<50岁、心血管病史或蒽环类药物暴露。 监测策略与临床干预路径:早期监测依赖多模态手段:超声心动图(LVEF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可识别亚临床损伤,ESC指南建议高危患者每5年行冠脉CTA;血清生物标志物如hs-cTnT动态升高能预测NSCLC放疗心脏毒性。预防措施以综合管理为核心:优化放疗计划(如呼吸门控、质子治疗)并严格限制心脏剂量(参考RTOG 1308的V30<50%、V45<35%),同时结合药物干预——他汀类降低冠心病风险35%,ACEI/ARB改善亚临床心肌损伤,以实现RICD风险的系统性控制(讲者:韩铮波 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放射治疗# #心血管毒性#
6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