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右冠脉支架后顽固性慢血流,各种药物给了一箩筐!

21小时前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上海

58 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右冠脉闭塞,介入治疗植入 3 枚支架时反复无复流,经救治后血流勉强恢复,术后置 IABP,提示急性心梗介入以恢复血流为重。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持续胸闷3.5小时至急诊科就诊。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前壁心肌梗死,考虑急性心肌梗死。

图片

急诊科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替格瑞洛180mg,静推肝素钠针5000IU。

冠脉造影

造影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右冠脉近端急性闭塞,立即急诊介入治疗。

治疗过程

如下:

图片

血流恢复,该不该结束手术?

图片

植入第1枚支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图片

图片

植入第1枚支架,4.0×32mm,出现无复流,立即冠脉内给予硝普钠8次,共400μg,替罗非班10ml,尿激酶原10mg,血流好转。

结束手术?

图片

植入第2枚支架:想收不能收,冠脉内再次多次应用硝普钠,给予替罗非班5ml。

图片

图片

植入第3枚支架:欲罢不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患者血流持续不能恢复,间断冠脉内应用硝普钠10余次,肾上腺素100μg,尿激酶原10mg。患者血压、心率下降,反复给予间羟胺、阿托品针、利多卡因注射液。手术共进行105min,患者血流勉强3级,结束手术。

图片

术后置入IABP,返回CCU。

图片

术后心电图:

图片

图片

术后第一天:

图片

术后第二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患者血压波动于(90~115)/(45~70)mmHg,心率波动于42~80次/分,无不适。

图片

个人体会

1.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血流为主,不能追求完美,很可能做多错多。

2. 对于巨大的右冠、扩张而不规则的血管、>20mm长度的病变,介入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先做腔内影像充分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3. 介入治疗,应备好硝普钠、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 (GPI)、钙离子拮抗剂、腺苷等药物。

4. 在介入策略上也应做出调整,从小直径球囊开始,分段谨慎耐心扩张,分次释放坏死成分,尽量避免反复大压力扩张,防止坏死核心大量释放进入远端微循环。扩张后预防性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

5. 尽量避免反复推注造影剂,可微导管造影观察血流,必要时可应用血管远端保护装置。

6. 时刻关注患者症状,心电变化。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169, encodeId=f59622e21695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4852284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急性心肌梗死#</a> <a href='/topic/show?id=b48e1181245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右冠脉闭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8124, encryptionId=b48e1181245c, topicName=右冠脉闭塞), TopicDto(id=52284, encryptionId=da48522840a, topicName=急性心肌梗死)],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ul 05 18:21:29 CST 2025, time=12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12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Killip分级

心血管医生不可错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Killip分级。

心血管Killip分级

心血管Killip分级是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分级。点击即可查看。

JAHA: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的预后意义

外周动脉疾病(PAD)以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影响全球超过2.3亿人,PAD与AMI患者较差的住院结局独立相关,强调了在这一高危人群中采取风险缓解策略的必要性。

“螺旋”棘突球囊妙用!螺旋棘突球囊联合延长导管拉取冠脉大血栓恢复血流

患者急性前壁心梗,冠脉前降支闭塞伴大量血栓,介入治疗初始无血流,采用延长导管配合 “螺旋” 棘突球囊拉栓,后植入支架,血流改善,末梢仍有少量血栓,该方法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Circulation:臭氧 - 温度联合暴露对年轻成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联合暴露于臭氧污染和高温会增加年轻成年人发生AMI的可能性,即使其中一次暴露是中度的。这项研究强调了在AMI预防策略中同时处理臭氧和非最佳温度暴露的重要性。

Cardiovascular Research:呼吸道病毒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与中风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该研究综合纳入1978年至2024年间全球48项符合严格实验室确证标准且符合特定设计的观察性研究,系统量化各病毒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关联度,并评估证据质量,为临床决策与公共卫生防控提供直接依据。

急性心梗双支闭塞右冠瘤样扩张大量血栓术后心脏破裂死亡

68 岁女性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发现右冠脉远端闭塞伴巨大动脉瘤、大量血栓,血流未达 3 级未植入支架,术后 3 天右冠脉再闭塞致心脏破裂死亡。

急性心梗粗大右冠脉严重狭窄3.0mm球囊扩张后血流中断的紧急补救

80岁男性因胸痛18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梗等。急诊冠脉造影示前降支、右冠脉中段严重狭窄,球囊扩张后出现血流中断、心率血压下降等危急情况,经抢救处理后右冠脉植入多枚支架,术后规范抗血小板治疗。

Circulation 浙大邵逸夫医院傅国胜/赖东武团队发现Mtus1A通过维持内质网-线粒体互作稳态改善心梗后心脏重构的新机制

该研究从细胞器互作机制的视角,深化了对心梗后心脏重构机制的理解,并为心梗后心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