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的Zaki综合征
昨天 田医生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研究为理解Zaki综合征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尤其是通过详细描述一例中国汉族女婴的临床表现和遗传背景,揭示了该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Zaki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由于WLS基因中的致病变异引起。这些变异影响了Wnt信号通路,进而干扰了胎儿发育、器官形成及组织再生过程,导致骨骼异常和独特的面部特征。此病的关键临床特点包括特定的面部特征、小头畸形、骨骼异常以及眼部畸形。
国内学者探讨了一例8个月大的婴儿被诊断为Zaki综合征的情况,并首次分析了该病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研究通过回顾患者的产前和产后临床信息,进行了遗传检测和功能分析,最终确认了该病例携带两个新的WLS基因变异。
此次研究通过对一名疑似Zaki综合征患者进行产前数据和临床信息的回顾性收集,实施了遗传测试和功能分析以确诊。同时,对Zaki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
研究中,一个错义变异c.271G>A(p.Val91Met)和一个剪接位点变异c.1279-1G>C在WLS基因中被识别出来。通过基因分析和功能研究,确诊了Zaki综合征。文献综述进一步细化了Zak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并进行了初步的基因型-表型分析。研究表明,在跨膜区的错义变异更多地与宽口有关,而较少与长指/趾相关;靠近内质网(ER)信号基序的变异更常出现在手指远端指骨增宽的病例中。
此次研究不仅扩展了Zaki综合征的遗传和表型谱系,还提供了关于WLS突变对产前和产后影响的新见解,强调了对该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具体而言,研究发现尽管详细的产前数据以前未有报道,但对胎儿超声图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在中期妊娠期间,双顶径(BPD)、头围(HC)和股骨长度(FL)略低于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HC和BPD测量值到足月时逐渐达到正常范围,而FL则保持轻微减少(约-2 SD)。观察到的颅骨和肢体生长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组织对Wnt/β-catenin途径的不同响应。
此外,研究团队还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所鉴定变异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并通过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WLS cDNA载体转染人类胚胎肾细胞来验证其功能变化。结果显示,V91M突变体能够破坏WLS的功能,导致WNT3A及其下游因子β-catenin的表达显著降低。
总的来说,研究为理解Zaki综合征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尤其是通过详细描述一例中国汉族女婴的临床表现和遗传背景,揭示了该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也提醒医疗工作者在面对具有类似症状的新生儿时,需考虑进行广泛的基因检测以实现准确诊断。
参考文献:
Tian, A., Li, S., Liang, F. et al. Early diagnosed Zaki syndrome: identification of two novel WLS variant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 Ital J Pediatr 51, 209 (2025).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Zaki综合征#
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