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总结 | 原醛症的4步诊断流程和早期诊断要点

2025-06-13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发表于上海

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病因,诊断流程含筛查、确诊、分型及基因诊断。筛查推荐 ARR,确诊常用生理盐水或卡托普利试验,分型需结合影像与 AVS,MDT 模式可提升诊疗质量。

重点凝练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以下简称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内分泌病因。

完整的原醛症诊断流程包括:筛查试验,确诊试验,分型诊断和基因诊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以下简称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内分泌病因,但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具有更高的心血管风险。流行病学的调查提示3.2%~12.7%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原醛症,但只有<1%的患者被真正诊断出来。

原醛症的特征是血浆醛固酮水平异常升高,同时肾素水平被明显抑制。过度激活的盐皮质激素受体会导致血容量增加,高血压、低钾血症、酸中毒,引起心血管和肾脏系统受损,因此,原醛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完整的原醛症诊断流程包括:筛查试验,确诊试验,分型诊断和基因诊断,但是目前关于原醛症的诊断流程复杂、检测方法各异并且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故今就原醛症的早期诊断的简化流程做一述评。

图片

1 筛查实验

首先是明确原醛症的筛选人群。高血压伴低血钾是原醛的常见典型症状,但只有少部分原醛症患者存在低钾血症,而仅对高血压伴低血钾人群进行筛查,将会漏诊大量原醛症患者。

有关原醛症筛查的专家共识中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筛查:

1. 持续性高血压(>150/100 mmHg)者;使用3种常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无法控制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使用≥4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2. 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钾血症的患者。

3. 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的患者。

4. 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5. 原醛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6.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

不过,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部分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也会是原醛症。

目前业界一般都推荐将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ldosterone-to-renin ratio,ARR)用作原醛症筛查指标。门诊开展随机ARR测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该病检出率,使部分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流程和检测方法,ARR的切点值变化范围非常大,值得注意的是年龄、性别、饮食、体位、血钾及肌酐等都是影响ARR的重要因素。

国内的共识推荐,当醛固酮单位为ng /dl,最常用阈值是30;当醛固酮单位为pmol/L,最常用阈值是150。研究发现,与化学发光法相比,使用质谱法对肾素进行检测,其检测值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都较好。

值得提出的是,某些药物会对ARR产生影响。

  • RAS系统阻滞剂会升高肾素水平,ARR发生假阴性;

  • 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会降低肾素水平,而导致假阳性。

若临床上高度怀疑原醛症,却由于药物对筛查实验的检测值产生影响,则建议停用相关药物4~6周,改用对ARR影响不大的钙离子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来进行药物控制,再行检测。此外,也有研究提出,在筛查醛固酮、肾素及ARR时,应当更加重视肾素水平是否被抑制。在口服降压药物的患者中进行原醛症筛查时,若发现肾素浓度<8 mIU/L,肾素活性<1 ng/ml,应当进一步完善24小时尿醛固酮、尿钾和尿钠的检测(图1)。

图片4.png

图1 根据肾素水平筛查原醛症的推荐流程

2 确诊实验

对于ARR阳性患者,推荐进行≥1种确诊试验以明确诊断。但对于合并自发性低钾血症、血浆肾素水平低于可检测水平且醛固酮>20 ng/dl的患者,建议直接诊断原醛症而无需进行额外的确诊试验。

目前主要有4种确诊试验,包括口服高钠饮食、氟氢可的松试验、生理盐水试验及卡托普利试验。口服高钠饮食、氟氢可的松试验由于操作烦琐、准备时间较长、国内无药等原因,目前临床很少开展;相比之下,更为推荐生理盐水试验和卡托普利试验

  1. 生理盐水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由于血容量急剧增加,会诱发高血压危象及心功能衰竭,对于那些血压难以控制、心功能不全及有严重低钾血症的患者不应进行此项检查;

  2. 卡托普利试验是一项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的确诊试验,但此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阴性,部分特醛症患者血醛固酮水平可被抑制。

下面表1列出了两种确诊试验的方法和结果判定。

表1 原醛症的两种确诊试验

图片5.png

3 原醛症分型

原醛症从临床诊断上分为6型,即醛固酮瘤、特醛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及异位醛固酮分泌瘤

原醛症的分型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在很大程度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所以临床医生要结合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及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VS)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肾上腺CT扫描相比AVS,相对无创,而且各级医院均可开展,故建议所有确诊原醛症的患者行肾上腺CT扫描以排除肾上腺巨大肿瘤;如患者愿意手术治疗且手术可行,肾上腺CT提示有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形态异常(包括增生或腺瘤),需进一步行双侧AVS以明确有无优势分泌。

另外,年龄在20岁以下原醛症患者,或有原醛症或早发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做基因检测以确诊或排除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1型。对于发病年龄很轻的原醛症患者,建议行KCNJ5基因检测排除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3型。

为方便大家操作,下面附有一个简易的原醛症诊断流程图供大家参考。

图片6.png

4 MDT诊疗模式

随着各个亚专业不断发展,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是指由多学科的专家围绕某一病例来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种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能够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特点。

从上述的诊断流程,大家不难发现,原醛症的诊断和治疗,往往涉及心内科、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介入科等多个学科,故MDT在原醛症的规范化诊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多学科共同参与讨论疾病的诊断,有助于早期识别涉及高血压中的可能的原醛症患者,及时诊断该疾病,从而提出更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并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诊治建议和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MDT有3个关键词:

以患者为中心

多学科协作

规范化诊疗

建立以原醛症为主线的MDT,可以实现团队协作和规范化诊疗模式为主要特点,规避了传统的个体式经验性诊疗模式的缺点,将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提高对原醛症的筛查意识,规范原醛症的诊疗流程,使得涉及的各学科的业务水平能在不断的积累中得到长足的进步,进而使得医院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为患者提供团队式医疗服务,最终受益于患者。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274, encodeId=787822692e46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01f3e1282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a> <a href='/topic/show?id=396f91634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诊断流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128, encryptionId=e01f3e12825, topicName=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TopicDto(id=91634, encryptionId=396f91634a8, topicName=诊断流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n 13 22:35:54 CST 2025, time=2025-06-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原醛介入治疗,有可参考的影像解剖特征!南昌大学二附院董一飞等研究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原醛并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的119例患者的DSA图像,描述了肾上腺动脉的数量、起源、分布、角度和直径。

Lancet: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有望同时治愈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仅需20分钟

微创消融术有望作为全肾上腺切除术替代方案,治疗单侧分泌醛固酮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大病理类型之一),且在消融大部分醛固酮腺瘤的同时,还可能完全治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高血压。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权威医

Lancet:这种微创消融法,有望实现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治愈

在左侧分泌醛固酮腺瘤(APA)的治疗中,内镜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EUS-RFA)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显示了其在实现生化和临床治愈方面的潜力。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PA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技术手段。

降压17 mmHg,还能纠正低血钾!重医附一院团队研究为临床降压提供新证据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医学期刊Circulation发表一篇简短报告结果表明,在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方面,非奈利酮可达到与标准治疗药物相当的降压效果,且能够升高患者血钾水平。

Int J Surg: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肾上腺静脉取样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肾上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定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肾上腺病变的有效工具。然而,肾上腺静脉取样(AVS)被认为是PA亚型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T和AVS对PA亚型诊断的一致性。

全科医生诊室 | 因高血压、低血钾就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全科—专科分级健康照顾

本文介绍一名高血压、低血钾患者在基层与三级医院间转诊4次的诊疗过程,基层全科医生运用全科医学临床思维,患者最终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体现全科-专科分级健康照顾体系的作用。

《柳叶刀》:仅需20分钟微创消融,有望同时治愈高血压和原酮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传统治疗方式存在局限。FABULAS 研究探索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该微创疗法对单侧分泌醛固酮腺瘤安全有效,或成新治疗标准,更大规模试验正在开展。

Endocrine:抗高血压药物对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影响

本文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是否会影响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的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