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创伤性脑损伤的新发现:血浆生物标志物揭示长期神经病理变化

2025-03-2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这项研究揭示了慢性TBI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病理和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理解TBI的长期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长期影响可能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尽管急性期的TBI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慢性期的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血浆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和预后工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最近,一项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研究通过分析慢性单次中重度TBI患者的血浆生物标志物,揭示了其与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沉积、白质微结构、脑年龄和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理解TBI的长期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团队招募了90名在10至33年前经历过单次中重度TBI的参与者(平均年龄58.2岁,73%为男性)和32名非TBI对照者(平均年龄57.9岁,66%为男性)。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使用单分子阵列技术测量了泛素C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丝轻链(NfL)、tau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2)PET成像:使用18F-NAV4694和18F-MK6240分别检测淀粉样蛋白-β(Aβ)和tau神经纤维缠结。3)MRI成像:评估白质微结构和脑年龄。4)认知功能测试:采用Rey听觉词语学习测试(RAVLT)评估言语情景记忆。

研究发现,对照组相比,TBI患者的血浆UCH-L1水平显著升高67%(P = 0.018,调整后P = 0.044),P-tau181水平升高27%(P = 0.011,调整后P = 0.044)。这些结果表明,即使在TBI发生多年后,神经元损伤和磷酸化tau蛋白的积累仍在持续。PET成像结果与预期不同,TBI患者的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PET成像并未显示显著升高,提示慢性TBI的神经病理机制可能与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不同。白质微结构与脑年龄血浆P-tau181、UCH-L1、GFAP和NfL的浓度升高与白质微结构的恶化显著相关,但与脑年龄无关。这表明血浆生物标志物可能反映了慢性TBI患者的白质损伤。认知功能较高的P-tau181、tau和UCH-L1浓度与较差的言语情景记忆显著相关。例如,P-tau181浓度升高与短期延迟记忆(b = −2.17,P = 0.043)和长期延迟记忆(b = −2.56,P = 0.020)的下降相关。

综上,这项研究揭示了慢性TBI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病理和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理解TBI的长期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慢性TBI的长期影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而这项研究通过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研究不仅揭示了慢性TBI患者的神经病理变化,还为开发诊断和监测工具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为TBI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Gershon Spitz, Amelia J Hicks, Stuart J McDonald, et al, Plasma biomarkers in chronic single moderate–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rain, Volume 147, Issue 11, November 2024, Pages 3690–3701, 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e255

  1.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awae255.pdf)]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ef5b868348c0,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慢性创伤性脑损伤的新发现:血浆生物标志物揭示长期神经病理变化,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1191,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这项研究揭示了慢性TBI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病理和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理解TBI的长期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21109/1668021819040_4754896.jpeg, authorId=0, author=,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span style="color: #404040;"><span style="color: #3573b9;"><strong><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e7cc32022c7'>创伤</a>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长期影响可能包括认知<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09d33294eb8'>功能障碍</a>、神经退行性病变等。</strong></span>尽管急性期的TBI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慢性期的神经病理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血浆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新兴的<a href='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8%AF%8A%E6%96%AD'>诊断</a>和预后工具,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最近,一项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研究通过分析慢性单次中重度TBI患者的血浆生物标志物,揭示了其与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沉积、白质微结构、脑年龄和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理解TBI的长期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span></p> <p><span style="color: #404040;"><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322/1742644645653_2299762.png" /></span></p> <p>研究团队招募了90名在10至33年前经历过单次中重度TBI的参与者(平均年龄58.2岁,73%为男性)和32名非TBI对照者(平均年龄57.9岁,66%为男性)。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strong>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strong>:使用单分子阵列技术测量了泛素C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丝轻链(NfL)、tau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2)<strong>PET成像</strong>:使用18F-NAV4694和18F-MK6240分别检测淀粉样蛋白-&beta;(A&beta;)和tau神经纤维缠结。3)<strong>MRI成像</strong>:评估白质微结构和脑年龄。4)<strong>认知功能测试</strong>:采用Rey听觉词语学习测试(RAVLT)评估言语情景记忆。</p> <p>研究发现,对照组相比,TBI患者的血浆UCH-L1水平显著升高67%(P = 0.018,调整后P = 0.044),P-tau181水平升高27%(P = 0.011,调整后P = 0.044)。这些结果表明,即使在TBI发生多年后,神经元损伤和磷酸化tau蛋白的积累仍在持续。<strong><span style="color: #3573b9;">PET成像结果与预期不同,TBI患者的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PET成像并未显示显著升高,提示慢性TBI的神经病理机制可能与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 href='https://www.medsci.cn/topic/show?id=3cbe9e7892e'>阿尔茨海默病</a>)不同。白质微结构与脑年龄血浆P-tau181、UCH-L1、GFAP和NfL的浓度升高与白质微结构的恶化显著相关,但与脑年龄无关。这表明血浆生物标志物可能反映了慢性TBI患者的白质损伤。</span></strong>认知功能较高的P-tau181、tau和UCH-L1浓度与较差的言语情景记忆显著相关。例如,P-tau181浓度升高与短期延迟记忆(b = &minus;2.17,P = 0.043)和长期延迟记忆(b = &minus;2.56,P = 0.020)的下降相关。</p> <p><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322/1742644837041_2299762.png" /></p> <p>综上,<span style="color: #3573b9;"><strong>这项研究揭示了慢性TBI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病理和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理解TBI的长期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strong></span><span style="color: #404040;">慢性TBI的长期影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而这项研究通过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研究不仅揭示了慢性TBI患者的神经病理变化,还为开发诊断和监测工具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为TBI患者提供更<a href='https://www.medsci.cn/search?q=%E7%B2%BE%E5%87%86'>精准</a>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改善<a href='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4c862426ef'>生活质量</a>。</span></p> <p>参考文献:<span style="color: #2a2a2a;">Gershon Spitz, Amelia J Hicks, Stuart J McDonald, et al, Plasma biomarkers in chronic single moderate&ndash;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pan><em style="color: #2a2a2a;">Brain</em><span style="color: #2a2a2a;">, Volume 147, Issue 11, November 2024, Pages 3690&ndash;3701,&nbsp;</span><a style="color: #006fb7;" href="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e255" data-google-interstitial="false">https://doi.org/10.1093/brain/awae255</a></p> <ol start="1"> <li> <p>&nbsp;</p> <p>&nbsp;</p> </li> </ol>,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480, tagName=创伤性脑损伤), TagDto(tagId=1465, tagName=认知障碍)],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17, categoryName=神经科,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5, categoryName=神经外科,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4, categoryName=研究进展,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480, articleKeyword=创伤性脑损伤,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9992, appHits=9, showAppHits=0, pcHits=55, showPcHits=9983, likes=0, shares=1,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Sun Mar 23 11:55:00 CST 2025, publishedTimeString=2025-03-23,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30007, editor=神经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2, createdBy=a8fb2299762, createdName=Dr. Apathy, createdTime=Sat Mar 22 20:01:42 CST 2025,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Sun Mar 23 17:25:57 CST 2025, ipAttribution=上海,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awae255.pdf)],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pushMsXiaoZhi=true)
awae255.pdf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7399, encodeId=480c225e3996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c02320588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创伤性脑损伤#</a> <a href='/topic/show?id=1507912e60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认知障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058, encryptionId=bc023205888, topicName=创伤性脑损伤), TopicDto(id=91276, encryptionId=1507912e609, topicName=认知障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r 23 17:25:57 CST 2025, time=2025-03-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CNSNT: 我国学者揭示轴突损伤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

弥漫性轴突损伤在 mTBI 中观察到的 DMN 异常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山大仇吉川、刘宏、周文娟/港中文毛传斌《自然·通讯》:无线电刺激细胞贴片促进创伤性脑损伤修复

使用石墨烯纳米片作为无线电刺激贴片包裹神经干细胞,在变化的磁场驱动下,贴片原位产生电信号来刺激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实现创伤性脑损伤的有效治疗。

【论肿道麻】创伤患者床旁目标导向的出血管理策略

本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创伤患者出血管理中POC测试应用的重要见解,特别是VETs在快速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优势。同时,也提醒了医疗专业人员在使用POC血小板功能测试时需要谨慎,考虑到其当前证据基础的局

【今日分享】小儿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

本文主要为儿童创伤性脑损伤 (TBI) 治疗提供最佳证据水平建议。

Radiology:低水平光疗法对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后静息状态连接的影响

据报道,在中度或重度TBI后3个月和6个月,甚至在损伤后数年,功能连通性都有所增加。这种增加的连通性主要是在默认模式网络内的后扣带皮层和内侧额叶皮层观察到的。

Alzheimer's & Dementia:创伤性脑损伤与社区老年人30年认知变化

经历两次或以上TBI的老年人每十年的认知下降速度是没有TBI个体的两倍以上,而一次TBI个体的认知下降速度与没有TBI个体相似。TBI特别是多次TBI事件会显著加速认知功能的衰退。

青岛科技大学罗细亮/焦明霞/张沛森和中科院化学所荆莉红ACS Nano:水相直接合成强近红外发射量子点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可视化评估

针对中度或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手术决策等存在争议且缺乏全面可视化策略,研究团队提出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成像的综合模式,能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神麻人智】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挑战与创新

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的重心仍然是有创颅内压监测。过去5年发表的数据显示,颅内压监测可以为患者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读书报告|肺复张操作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纠正肺不张的疗效分析——一项回顾性研究

肺复张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度的把握,需要个体化实施,不同的患者可能对肺复张的反应程度不一样,评估每个患者的肺复张性可以优化机械通气,减少应用PEEP诱发的肺损伤。

ANESTHESIA & ANALGESIA:综述:低体温及其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以及预防性低体温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专家述评

低温疗法向临床成功转化存在诸多障碍,首当其冲的是 TBI 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

拓展阅读

Nat Mater:山东大学仇吉川等开发了一种超声激活压电纳米棒用于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干细胞治疗!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超声激活压电纳米棒用于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干细胞治疗。

山东大学,最新Nature Materials,新型压电纳米贴,治疗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受限,山东大学团队设计BTO/rGO复合纳米贴片,其在超声刺激下可促进NSCs分化为神经元,改善TBI大鼠神经功能,揭示相关机制,有望用于TBI临床治疗。

Critical Care:酒精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住院生存率的影响: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

在这项全国性研究中,伤前酒精摄入与TBI患者较高的住院生存率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阐明其潜在机制,并在更多样化的人群中证实这些发现。

CNSNT: 我国学者揭示轴突损伤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默认模式网络的影响

弥漫性轴突损伤在 mTBI 中观察到的 DMN 异常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神麻人智】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挑战与创新

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的重心仍然是有创颅内压监测。过去5年发表的数据显示,颅内压监测可以为患者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论肿道麻】创伤患者床旁目标导向的出血管理策略

本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创伤患者出血管理中POC测试应用的重要见解,特别是VETs在快速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优势。同时,也提醒了医疗专业人员在使用POC血小板功能测试时需要谨慎,考虑到其当前证据基础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