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运动康复治疗?

2025-05-29 心血管时间 心血管时间 发表于上海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明确将运动康复列为I类推荐,本期我们根据20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为大家梳理下运动康复的注意事项。

心衰患者出院后反复住院,生活质量差,而我们除了调整药物似乎束手无策。其实,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治疗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武器。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明确将运动康复列为I类推荐,本期我们根据20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为大家梳理下运动康复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心衰患者需要运动康复

许多基层医生和患者家属都有这样的疑虑:"心脏都衰竭了,还能运动?"实际上,HF-ACTION研究这项纳入2331例心衰患者的大型研究明确证实:规范的运动训练可将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11%。中国心衰康复专家共识也显示,运动康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43米,生活质量评分提高15-20%。

更重要的是,长期卧床静息反而会导致骨骼肌萎缩、心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适度的运动能够改善心脏重构,增强外周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简化评估

适应症与禁忌症

根据国际临床共识/指南的建议,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发作)若生命体征平稳则需早期活动(Ⅰ期康复)。

对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Ⅰ~Ⅲ级生命体征平稳的慢性心衰患者建议运动康复。

禁忌证:(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2 d内);(2)恶性心律失常;(3)急性心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4)静息血压>200/110 mmHg;(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急性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7)有症状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8)严重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9)急性全身性疾病;(10)心内血栓;(11)近3~5 d静息状态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或运动耐力减退;(12)低功率运动负荷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2代谢当量,或<50 W);(13)糖尿病血糖未控制理想;(14)急性栓塞;(15)血栓性静脉炎;(16)新发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运动耐量评估:选择适合的方法

6分钟步行试验(6MWT):这是基层最实用的评估工具。在医院走廊或平地让患者以自己的速度步行6分钟,记录距离。

  • 距离>450米:低危,可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 距离300-450米:中危,从低强度开始
  • 距离<300米:高危,需要密切监护
  • 距离<150米:极高危,暂不适合运动

2分钟踏步试验:如果场地限制无法进行6MWT,可让患者原地踏步2分钟,计算步数。正常人约120-140步,心衰患者通常<100步。

爬楼梯试验:让患者爬10级楼梯,记录所用时间和感受。能在30秒内完成且无明显不适,说明有一定运动储备。

图片

实用的运动处方制定

有氧运动:康复的核心

运动种类选择

  • 步行:最适合基层推广,安全简单,患者接受度高
  • 太极拳、八段锦:适合老年患者,动作缓慢,强度适中
  • 室内操:适合天气不好或行动不便的患者

运动强度控制 有些基层医院较难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我们主要依靠以下简便方法:

心率控制法:目标心率=静息心率+(220-年龄-静息心率)×40%-60%

  • 例如:70岁患者,静息心率70次/分钟
  • 目标心率=70+(220-70-70)×50%=70+40=110次/分钟

谈话试验:运动时应能正常谈话,如果气促影响说话,说明强度过大。

Borg自感劳累量表:教会患者使用6-20级量表,运动时保持在12-14级(轻度-中度劳累)。

图片

运动时间和频率

  • 初始阶段:每次15-20分钟,每周3-5次
  • 进展阶段:逐渐增加到30-45分钟,每周5-7次
  • 维持阶段:每次45-60分钟,每周≥5次

简化的抗阻训练

很多基层医生对抗阻训练不熟悉,其实可以从简单动作开始:

徒手训练(适合初期):

  • 坐位抬腿:坐在椅子上,轮流抬高双腿,每次保持5秒
  • 墙面俯卧撑:面对墙壁,双手撑墙做俯卧撑动作
  • 坐立练习:从椅子上站起坐下,重复10-15次

简单器械训练(病情稳定后):

  • 弹力带训练:上肢拉伸、下肢蹬踏
  • 小哑铃训练:1-2公斤重量即可

训练原则:

  • 每个动作重复8-15次
  • 每周2-3次,同一肌群间隔48小时
  • 避免憋气用力(Valsalva动作
图片

呼吸训练: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

缩唇呼吸:

  1. 用鼻子慢慢吸气(嘴巴闭合)
  2. 嘴唇微微张开(像吹口哨),慢慢呼气
  3. 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
  4. 每次练习5-10分钟,每天2-3次

腹式呼吸:

  1. 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
  2. 用鼻子深吸气,让腹部鼓起(胸部不动)
  3. 用嘴缓慢呼气,腹部内收
  4. 每次练习10-15分钟

安全监护

危险分层简化版

低危患者(可无监护运动):

  • NYHA I-II级
  • 6分钟步行距离>450米
  • 无心律失常史
  • 血压控制良好

中危患者(需要监护):

  • NYHA II-III级
  • 6分钟步行距离300-450米
  • 偶有心律失常
  • 血压基本控制

高危患者(需要密切监护或暂缓运动):

  • NYHA III-IV级
  • 6分钟步行距离<300米
  • 频发心律失常
  • 血压控制不佳

运动中的安全监测

必备监测:

  • 血压:运动前后测量
  • 心率:运动中保持在目标范围
  • 症状:密切观察呼吸困难、胸痛、头晕等

停止运动的指征:

  • 胸痛或呼吸困难加重
  • 头晕、恶心、面色苍白
  • 心率超过目标心率20次/分钟
  • 血压急剧升高或下降
  • 出现心律失常

特殊情况的处理

合并症患者的运动管理

糖尿病合并心衰:

  • 运动时间应避开降糖药物血药浓度高峰期
  • 运动前后适当加餐,防止低血糖
  •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

慢阻肺合并心衰:

  • 优先选择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 加强呼吸训练,改善通气功能
  • 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运动

高血压合并心衰:

  • 运动前血压>180/110mmHg时暂缓运动
  • 运动后血压应有所下降,如持续升高需调整方案
  • 注意药物性低血压的发生

康复效果的评估与记录

客观指标的追踪

定期复查项目:

  • 6分钟步行距离:每月测量一次
  • NYHA心功能分级:根据症状变化评估
  • 体重变化:每日记录,每周总结
  • 血压心率:运动前后对比
  • 超声心动图:每3-6个月复查一次

主观指标的记录

患者自我评估:

  • 生活质量评分:使用简化的生活质量量表
  • 运动耐量感受:患者主观描述活动能力变化
  • 睡眠质量:夜间症状改善情况
  • 情绪状态:焦虑抑郁情况的变化

建议为每位患者建立运动康复档案,详细记录评估结果、运动处方、随访情况和效果评价,这不仅有助于个体化调整方案,也为科室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

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治疗看似复杂,但掌握核心原则后,大部分医生都可以胜任。关键在于:安全第一,循序渐进,个体化指导,密切随访。

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患者成为运动员,而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得生活的信心和质量。每一位能够从轮椅到助行器,从助行器到独立行走的患者,都是医生最大的成就。运动康复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更重要的是重燃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347, encodeId=83a1226e3478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afd941626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运动康复#</a> <a href='/topic/show?id=ac5d5351e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心力衰竭#</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517, encryptionId=ac5d5351ea8, topicName=慢性心力衰竭), TopicDto(id=94162, encryptionId=6afd941626c, topicName=运动康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y 30 16:18:25 CST 2025, time=2025-05-3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康复的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的下降、肌肉萎缩、生理、心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运动康复增加CKD 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肌力和肌肉容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CKD进展、提高QOL评分。适合CKD患者的运动康复处方,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灵活性运动,中等强度,

JCN: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运动康复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荟萃分析表明,运动康复是管理临床稳定的AHF患者的可行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全因再住院。

IEEE trans:使用fNIRS在运动康复中对抑郁症分类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中风、髋部骨折、全关节置换术和脊髓损伤(SCI)等医疗事件后的患者抑郁患病率从9.8%到60%不等,明显高于一般人

小儿哮喘的运动康复:系统回顾和网络元分析

本系统综述描述了各种基于运动的肺部康复(PR)设计,并量化了它们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优化。

Genes & Diseases:耿庆山/刘惊今教授团队揭示运动改善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

从人群研究、动物模型和细胞水平研究Metrnl改善心衰的效果及分子机制。从骨骼肌分泌到改善心衰多器官互作的新角度研究潜在机制,为临床心衰防治提供新治疗策略,为运动康复治疗心衰提供新依据。

【醉仁心胸】运动预康复对心脏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对虚弱前期为主的患者进行为期5周的身体预康复训练是安全的,但并不能提高术后康复质量评分。术后90天时,康复训练可使残疾评分有临床意义地降低。

脑卒中合并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

脑卒中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61.9%的非致死性卒中后患者冠脉造影有冠脉斑块,卒中后心肌梗死发病率为2.2%,由于偏瘫患者大部分倾向于坐位生活方式,其运动耐量(包括心肺耐力和肌耐力)下降,同时肢体肌力、肌张力、运动模式、运动灵活性、技巧性异常,故其步行活动的能量消耗大于肢体功能正常的人,因此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可能增加运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运动康复是心血管康复的核心措施之一

Neurology:卒中后,远程康复疗法效果不输于常规康复方法

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致残最突出的症状,并已导致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但缺乏医院康复资源、设施,会造成脑卒中患者无法得到良好的康复治疗。因此,发现有效、可用的脑中风康复方法,势在必行。

Neurology:多强化手臂锻炼,或有利于脑中风康复

多强化手臂锻炼,或有利于脑中风康复

运动康复危险分层

运动康复危险分层,点击立即查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