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st Cancer Res:美国早期乳腺癌辅助骨改良剂使用模式

昨天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威斯康星

2017年ASCO与加拿大肿瘤护理协会(ACGD)发布辅助骨改良剂(主要为双膦酸盐)推荐指南后,美国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骨改良剂使用率依然偏低,仅见小幅度提升。

Highlight

  • 2017年ASCO与加拿大肿瘤护理协会(ACGD)发布辅助骨改良剂(主要为双膦酸盐)推荐指南后,美国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骨改良剂使用率依然偏低,仅见小幅度提升。
  • 多数接受骨改良剂治疗的患者倾向于使用Denosumab,而非临床指南重点推荐的双膦酸盐。
  • 绝经后状态、年龄≥50岁、辅助化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和并发骨质疏松诊断是辅助骨改良剂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研究概要

骨改良剂在降低早期乳腺癌患者骨转移风险和相关骨事件中价值日益凸显。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联合加拿大癌症护理组织(CCO)依据早期乳腺癌综合患者数据,建议绝经后女性考虑接受辅助双膦酸盐治疗,以改善远处骨转移发生率和患者生存率。然而,现实临床中该策略的执行情况尚不明确。本文基于美国全国电子健康记录(EHR)数据,回顾性分析了2012至2019年间,早期(I-III期)乳腺癌患者辅助骨改良剂使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重点评估2017年指南发布前后辅助骨改良剂的使用变化。文章发表于《Breast Cancer Research》杂志。

二、研究背景

骨改良剂(BMAs),典型代表为双膦酸盐和Denosumab,长期被证实用于预防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针对早期乳腺癌(EBC)患者,EBCTCG 2015年荟萃分析汇总了超过1.8万名患者的临床试验资料,发现绝经后患者接受辅助双膦酸盐治疗可显著减少骨复发事件、远处复发率、骨折发生以及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基于此证据,2017年ASCO和CCO联合发布指南,推荐适合辅助系统治疗的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考虑使用辅助双膦酸盐。

Denosumab作为RANKL抑制剂,虽在部分临床试验(如ABCSG-18)显示随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改善无病生存,D-CARE试验则未证实其降低复发或转移风险,因此2017年指南暂未明确推荐Denosumab作为辅助疗法。尽管如此,辅助骨改良剂的临床推广仍存在障碍,包括知晓度不足、费用考量和毒性顾虑。

以往国际研究和小规模调研显示各国辅助双膦酸盐应用不均、依从率不高,具体到美国实践则缺乏真实世界大数据支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美国平坦健康(Flatiron Health)电子病历数据,分析辅助骨改良剂的使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撑。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2019年间,诊断为I-III期早期乳腺癌的患者病例,纳入了全面的电子健康记录数据。辅助骨改良剂定义为患者确诊后24个月内首次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是唑来膦酸、伊班膦酸)或Denosumab。排除已经存在转移性疾病时开始使用骨改良剂的患者。

通过卡方检验比较2017年ASCO/CCO辅导发布前后辅助骨改良剂的使用率变化,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分期、辅助治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骨质疏松等因素对骨改良剂使用的独立影响。统计分析采用R和SPSS软件完成。

四、研究结果

4.1 患者基本概况

共纳入11,7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年龄≥50岁者占82%,71%明确为绝经后。主要为I期(57%)、无淋巴结受累(70%)、雌激素受体阳性(76%)。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占71%,辅助化疗者占45.6%。仅1.4%存在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诊断。

4.2 辅助骨改良剂的使用情况及趋势

全周期辅助BMA使用率仅为8.0%。绝经后患者辅助BMA使用率为9.9%。2017年ASCO/CCO指南发布后,辅助BMA使用率从7.4%上升到9.0%,差异统计学显著(p=0.002)。

不同亚组分析显示:

  • ≥50岁患者使用率从8.7%升至9.9%(p=0.037)
  • <50岁患者使用率提高较显著,从1.7%升至4.2%(p=0.001)
  • II-III期患者辅助BMA使用率从7.3%升至8.5%(p=0.15,非显著)
  • 无骨质疏松诊断患者辅助BMA使用率从6.8%升至8.9%(p=0.001)

辅助双膦酸盐单独使用率从2.1%增加至3.7%(p=0.001)。详见下表。

时间节点 患者总数 接受任何BMA人数(比例) 接受双膦酸盐人数(比例) 接受Denosumab人数(比例)
2012-2016(前2017指南) 7,391 545 (7.4%) 154 (2.1%) 371 (5.0%)
2017-2019(后2017指南) 4,349 390 (9.0%) 160 (3.7%) 227 (5.2%)

4.3 患者接受Denosumab比例超过六成

  • 65.8%的辅助BMA接受者仅用Denosumab
  • 32.6%仅用双膦酸盐
  • 1.4%两者均用

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多数使用唑来膦酸。Denosumab疗程中位数为5剂,双膦酸盐为3剂。约15%Denosumab用户和33%双膦酸盐用户单次用药后不继续。

图1:辅助骨改良剂使用比率变化

2017年指南发布前后辅助骨改良剂与双膦酸盐的使用率对比
图2:II/III期患者辅助骨改良剂使用变化

仅II与III期乳腺癌患者辅助骨改良剂使用的年度对比
图3:给药次数分布

辅助骨改良剂按照剂次数分布图,显示单次用药患者比例偏高

4.4 影响辅助骨改良剂使用的独立因素

变量 多变量分析OR (95% CI) P值
绝经后状态 3.01 (2.07–4.40) <0.001
年龄≥50岁 1.59 (1.05–2.42) 0.03
辅助化疗 1.24 (1.06–1.44) <0.01
辅助内分泌治疗 4.94 (3.01–8.10) <0.001
并发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4.85 (3.27–7.20) <0.001

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社区/学术实践场所未影响使用率。

对于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患者,绝经状态、辅助内分泌治疗及骨质疏松为显著影响因素。

五、研究讨论及意义

本研究首次运用大规模真实世界电子病历数据库,系统揭示了美国早期乳腺癌辅助骨改良剂使用状况。虽2017年指南后使用率有显著提升,但整体仍偏低,多数患者未获益于辅助双膦酸盐带来的生存优势。反而Denosumab的非指南推荐使用比例过半,提示临床实践受不同因素(如给药便利性、药品成本认知及毒性顾虑)影响。

患者副作用、牙科保险覆盖不足及缺乏相关骨密度检测等实际问题,均可能阻碍辅助治疗的推广。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的高使用率反映了临床对骨保护需求的认知,但也可能因骨质疏松共病影响医生处方决策。

本研究提示需加大临床规范推广力度,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骨改良剂治疗的合规性和依从性,充分发挥骨改良剂在减少骨转移及提升生存中的潜力。

六、梅斯小编点评

这项研究为美国早期乳腺癌辅助骨改良剂使用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空白。尽管辅助双膦酸盐已证实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但辅助治疗渗透率偏低令人担忧。Denosumab的高使用比例反映了实际临床与指南意见之间存在差距,需审慎评估疗效与成本效益。未来优化患者筛查、提升医师与患者教育、克服经济和保险障碍,将是提升辅助骨改良剂合理使用的关键。

七、参考文献

  1.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Adjuvant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in early breast cancer: meta-analyse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15;386(10001):1353-1361. doi:10.1016/S0140-6736(15)60908-4

  2. Eisen A, Somerfield MR, Accordino MK, et al. Use of adjuvant bisphosphonates and other bone-modifying agents in breast cancer: ASCO-OH (CCO) guideline update. J Clin Oncol. 2022;40(7):787-800. doi:10.1200/JCO.21.02647

  3. Coleman R, Finkelstein DM, Barrios C, et al. Adjuvant denosumab in early breast cancer (D-CARE):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0;21(1):60-72. doi:10.1016/S1470-2045(19)30687-4

原始出处
Nicole Odzer, Rachel Jaber Chehayeb, Sarah E Schellhorn, et al. Patterns of adjuvant bone modifying agent use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Breast Cancer Res. 2025;27:102. doi:10.1186/s13058-025-02062-1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16011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348, encodeId=b40822693488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c423e257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54933e5958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双膦酸盐#</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725, encryptionId=73c423e2572, topicName=乳腺癌), TopicDto(id=37595, encryptionId=54933e59583, topicName=双膦酸盐)],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un 14 14:17:39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昨天 梅斯管理员 来自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ER+/HER2-乳腺癌复发时转变为三阴性表型?分子分析发现与PTEN失活突变相关

本研究发现,与持续ER+肿瘤相比,复发为TNBC的患者PTEN失活突变率显著更高(30%vs.5.5%),提示PI3K/AKT/PTEN通路激活可能驱动激素受体缺失,为治疗提供新方向。

用药一周即见效!新药可改善乳腺癌患者潮热、多汗等症状 | 2025 ASCO速递

H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常出现血管舒缩症状,2025ASCO公布的OASIS4研究显示,非激素药物elinzanetant治疗1周即显著减少VMS发作次数,12周时多减少3.4次,安全性良好。

乳腺癌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近7个月!“疾病未进展先换药”策略或改写临床实践 | 2025 ASCO速递

SERENA-6Ⅲ期研究显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AI+CDK4/6i治疗出现ESR1突变时,换用camizestrant+CDK4/6i可显著延长PFS,安全性可控。

【专家述评】|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

本文对近期乳腺外科技术进展与相关争议进行汇总和探讨,以期为优化乳腺癌外科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论著】|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旨在探讨IMSLNB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该技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从生物胺调控网络看乳腺癌亚型异质性,基因表达谱与治疗新方向

BA相关基因和miRNA的亚型特异性失调表明,它们参与了肿瘤进展、免疫调节和代谢调节。 研究结果突出了潜在的治疗目标,尤其是 TNBC 和 HER2+ 亚型。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利用人工智能评估乳腺癌手术结果

ChatGPT 4o和Pyolo8与人类观察者评估有中到强正相关,ChatGPT沟通能力更优,但AI缺乏与患者互动的微妙性和同情心,需人类监督和共情沟通确保医疗质量。

罗氏2025 ASCO聚焦:多瘤种肿瘤产品组合新数据亮相

罗氏正在乳腺癌和其他肿瘤类型中展开更多探索,希望能将这种靶向治疗的益处带给更多携带PIK3CA突变的患者。

MYC扩增乳腺癌暗藏 “高危亚型”——三阴性患者无病生存显著更短

本研究显示,14%的乳腺癌中检测到MYC扩增,这一趋势在高级别浸润性癌且有丝分裂活性增强的病例中更为普遍。

【论著】|早期乳腺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延迟诊断率分析:一项真实世界的回顾性研究

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探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