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父亲的饮食会影响自己的精子和儿子的健康

2024-06-09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孕前急性高脂肪饮食范式来剖析附睾与睾丸对精子sncRNA库和后代健康的贡献。

精子含有复杂且对环境敏感的小非编码RNA(sncRNA)库,影响后代发育和成体表型。附睾中的精子是否直接易受环境线索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

2024年6月5日,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R. Teperino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Epigenetic inheritance of diet-induced and sperm-borne mitochondrial RNA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孕前急性高脂肪饮食范式来剖析附睾与睾丸对精子sncRNA库和后代健康的贡献。该研究发现附睾精子,但不发育生殖细胞,对环境敏感,并将线粒体tRNA(mt-tRNA)及其片段(mt-tsRNA)鉴定为精子传播的因子。在人类中,精子中的mt-tsRNA与体重指数相关,而受孕时父亲超重会使后代肥胖风险增加一倍,并损害代谢健康。

对参与线粒体功能的基因突变小鼠进行精子sncRNA测序,以及其野生型后代的代谢表型,表明mt-tsRNA的上调是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下游。遗传杂交双细胞胚胎的单胚胎转录组学表明,mt-tRNA在受精时从精子到卵母细胞的转移,并表明它们参与了早期胚胎转录的控制。该研究支持受孕时父亲健康对后代代谢的重要性,表明mt-tRNA是饮食诱导和精子传播的,并证明在生理环境中,受精时精子线粒体RNA的父亲到后代转移。

图片

除了孟德尔遗传外,父亲还使用其他途径进行代际信息传递。其中之一是储存在成熟精子中的复杂、动态和环境敏感的sncRNA库,在受精时输送到卵母细胞,并影响胚胎发育和成体表型。

从精原干细胞产生成熟的单倍体精子是一个两步过程,包括精子在精管中发生(小鼠约35天),然后在附睾成熟(小鼠约7天)。这两个阶段构成了精子表观基因组环境敏感性的潜在窗口。目前公认的模型是,精子sncRNA库在附睾转运过程中被修改,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附睾上皮细胞,因此,环境扰动被认为主要作用于附睾。另一方面,尽管存在血睾丸屏障,但针对精子发生的扰动具有代际甚至跨代后果。研究人员关注父亲超重的代际后遗症,并试图剖析睾丸和附睾暴露的相对贡献。目前文献中的研究使用了不同的标准高脂肪饮食(HFD;60%脂肪)-从6周龄到22周龄-以及广泛的起始年龄-从4周龄到9周龄。这些研究没有考虑精子发生的时间;报告睾丸和附睾联合作用对精子表观基因组的影响;不适合研究男性生殖道的易感窗和环境传感器。

图片

在小鼠和人类中,怀孕时父亲的超重对后代的代谢是重要的(图源自Nature 

该研究表明,雄性小鼠急性喂食HFD或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遗传诱导会导致雄性(WT和未暴露的)后代葡萄糖稳态受损。从机制上讲,这与成熟精子中转录和片段化的mt-tsRNAs的积累有关,并在受精时转移到卵母细胞。由此产生的早期双细胞胚胎显示出氧化代谢重要基因的转录显著改变,显示出易患成人发病的葡萄糖耐受性不良。

从进化角度来看,这些发现呈现了一种完全可逆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雄性亲本通过传递线粒体信号来更新后代的代谢健康,从而克服受精卵母细胞消除精子线粒体的机制。尽管缺乏合子显微注射数据证明mt-tsRNAs足以转移代谢表型,因此,其他sncRNAs(和表观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观察到的父系效应。mt-tRNA特征的稳健性、强度、动态性和可逆性使这些精子携带的RNAs成为监测孕前生活方式干预的新策略的合适候选者,旨在通过父亲的表观遗传预防代谢紊乱的传播。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472-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9079, encodeId=b99d22090e91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a22e6418b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子#</a> <a href='/topic/show?id=92451012183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饮食#</a> <a href='/topic/show?id=95cb101256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饮食诱导#</a> <a href='/topic/show?id=c0401153359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ncRNA#</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5335, encryptionId=c0401153359e, topicName=sncRNA), TopicDto(id=76418, encryptionId=5a22e6418b0, topicName=精子), TopicDto(id=101218, encryptionId=92451012183b, topicName=饮食), TopicDto(id=101256, encryptionId=95cb101256be, topicName=饮食诱导)],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09 12:28:45 CST 2024, time=2024-06-0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一颗精子的100种死法!6个你必须知道的男「性」研究

每年的今天(10月28日),是男性健康日。男性健康日最早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意在提高整个社会对男性健康的关注。

PLOS Biology:冷冻20多年的睾丸组织仍可产生有活力的精子,为癌症患儿带来新希望

近几十年,癌症疗法的突飞猛进,使儿童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这些儿童癌症患者在成人后却不得不面对一些因癌症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如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育。

受精是精子的赛跑?NO!卵子对精子有偏爱!对象行不行,卵子说了算!

很多人认为能跟卵子结合的精子,一定是跑得快又健壮的那个,但科学研究再一次刷新我们的认知:受精过程是卵子选择精子的过程,卵子并不会优先选择最先到达的那个精子,而是用化学信号“选择”精子。

“一生好强”的卵子,为了后代,努力修复辐射损伤的精子DNA

人类成熟的精子需要特别保护,免受辐射损害,受损的成熟精子不应该用于受孕。这种损伤可能在放疗或化疗期间造成,因此在产生新精子以取代受损精子的两个月时间内构成风险。

新研究发现,手机不离手,或导致精子数量、浓度下降

该研究显示,频繁使用手机,与精子数量、浓度下降有关。与每周使用手机小于1次的男性相比,每天使用手机超过20次的男性,与精子浓度降低21%相关,与精子总数降低22%相关。

Science子刊: 避孕抗体来了!从不孕女性体内提取,安全性99.9%

长久以来,意外怀孕都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人们在避孕的道路上可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研究出了各种避孕方法。近日,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避孕思路——抗体捕获精子。

Clin Epigenetics :精子中的生物标记物可能与后代自闭症相关

自闭症(ASD)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性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然而,最近《BMC》发布的一项研究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全世界精子数量加速下降,男人们到底怎么了?

一项由以色列希伯来大学Hagai Levine教授与纽约伊坎医学院Shanna Swan教授共同领导的研究指出,男性的精子数量和浓度在过去近50年间明显下降。

Nature:父亲健康状况与后代代谢:精子线粒体RNA的神奇作用

该研究的发现强化了父亲在受孕时健康状态对后代代谢的重要性,展示了mt-tRNAs作为饮食诱导和精子携带的表观遗传因子在生理环境中父子代传递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