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Wang L/Kouken B/Wang Q教授团队揭示IARS2在胰腺导管腺癌增殖与转移中的关键作用

2025-05-01 Genes and Diseases Genes and Diseases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揭示了IARS2在PDAC中的致癌作用,发现其通过稳定β-catenin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促进PDAC的增殖和转移。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其五年生存率极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PDAC的异质性使得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PDAC依赖于WNT信号通路。然而,目前针对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效果并不理想,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内在或获得性耐药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的Lifu Wang / Berik Kouken/ Qi Wang教授团队在本刊发表了题为“Isoleucyl-tRNA synthetase 2 promote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by stabilizing β-caten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IARS2在PDAC中的致癌作用,发现其通过稳定β-catenin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促进PDAC的增殖和转移。

01 IARS2高表达:PDAC预后不良的新指标

研究团队对GEPIA2和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IARS2在PDA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更为重要的是,高表达IARS2的患者在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上均显著缩短,且IARS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密切相关(图1)。这一发现为PDAC的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潜在标志物。

图片

图1 IARS2在PDAC组织和细胞系中呈现上调(原文中Figure 1)

02 IARS2的致癌机制:从体外到体内的全面解析

体外实验显示,IARS2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了PDA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IARS2的敲低显著抑制了这些恶性表型,而其过表达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此外,IARS2还调控了N-cadherin、ZEB1、β-catenin和Slug等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关键蛋白。在裸鼠皮下异种移植模型中,IARS2过表达的肿瘤展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大的重量,Ki-67阳性细胞比例也更高,表明其强烈的增殖能力。尾静脉注射实验进一步证实,IARS2过表达的细胞更易于发生肺转移(图2)。

 

图片

图2 IARS2在体内促进了胰腺导管腺癌的增殖和转移(原文中Figure 4)

03 转录组分析:IARS2与WNT信号通路及癌细胞干性的深度关联 

通过对TCGA-PAAD队列的转录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IARS2高表达与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显著富集密切相关。同时,IARS2高表达的患者肿瘤干性特征更高,与干性标志物CD44、CD133等表达呈正相关(图3)。这些结果表明,IARS2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和癌细胞干性,在PDAC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图3 转录组分析揭示了IARS2诱导的生物学过程(原文中Figure 5)

04 靶向β-catenin:抑制IARS2促肿瘤功能的新策略

研究进一步揭示了IARS2对β-catenin稳定性的调控作用。IARS2过表达减缓了β-catenin的降解速率,而其敲低则加速了这一过程。IARS2还抑制了β-catenin在Ser33/37位点的磷酸化,进而影响了WN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点如c-MYC、c-JUN和MMP7。值得注意的是,使用β-catenin降解促进剂MSAB可以有效逆转IARS2过表达对PDA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相关蛋白的促进作用(图4)。这一发现为靶向治疗PDAC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

图片

图4 促进β-catenin降解抑制了IARS2的肿瘤形成功能(原文中Figure 7)

综上所述,本研究全面揭示了IARS2在PDAC中的致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证实了IARS2作为PDAC潜在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重要价值。未来,随着对IARS2功能的深入研究和靶向药物的开发,有望为PDAC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免费全文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400179X 

引用这篇文章:

Jin Y, Huang X, Wang Z, Kouken B, Wang Q, Wang L. Isoleucyl-tRNA synthetase 2 promote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by stabilizing β-catenin. Genes Dis. 2025;12(3):10138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3077, encodeId=bc3d22630e72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d55839636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胰腺导管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befb126550b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IARS2#</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550, encryptionId=befb126550b2, topicName=IARS2), TopicDto(id=83963, encryptionId=fd55839636c, topicName=胰腺导管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01 18:21:15 CST 2025, time=2025-05-0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5-01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病理规培图库 || 胰腺导管癌

本文介绍胰腺导管腺癌,包括理论知识(难度、考频、定义、临床 / 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分子遗传、诊断公式、鉴别诊断、规培解析)、病例切片和卡片总结。

Cell Rep:上海交通大学刘德军等团队合作揭示CLIC1作为促进胰腺癌肿瘤生长关键介质的作用机理

该研究整合了临床、细胞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来探索基质硬度和PDAC中的瓦博格效应之间的联系,并确定CLIC1是关键介质。

担心胰腺癌术后“卷土重来”,肿瘤知情ctDNA-MRD针对I-III期患者均能预测复发风险

研究对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围手术期 ctDNA 检测分析,发现其与患者生存结果相关,可用于识别分子残留疾病、预测复发,KRAS 突变状态也影响预后。

Gastroenterology:天津医科大学郝继辉团队揭示了改善胰腺导管腺癌的化疗耐药新机制

该研究低氧和酸性肿瘤微环境驱动的AVL9通过AVL9-IκBα-SKP1复合物促进胰腺导管腺癌的化疗耐药。

Nature:胰腺导管腺癌的"基因复印机":染色体外DNA如何改写肿瘤生存法则

《Nature》杂志研究发现,PDAC 中 ecDNA 携带癌基因 MYC,通过复制、重组等操控基因,使癌细胞耐药、转移,研究还发现相关抑制剂,为抗癌治疗带来新方向。

European Radiology:小于 2cm胰腺导管腺癌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参数MRI放射组学特征鉴别

最近,放射组学作为一种新的图像分析方法出现,可对图像进行定量检查,产生比肉眼可见的更多信息。

聂广军团队最新《自然·通讯》:程序化纳米药物对胰腺癌代谢异常的双重矫正

聂广军等设计纳米系统包封 TPCA-1 和特定 siRNA,该系统可在肿瘤微环境响应释放,纠正 PDAC 细胞和 PSC 代谢异常,抑制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在小鼠模型中显抗 PDAC 效力。

“癌中之王”治疗重大突破!国内学者Nature发文揭示胰腺癌细胞间信号网络,有望革新胰腺癌诊疗

2024 年科研团队在《Nature》发文,提出 TMEPro 策略,构建相关数据集,揭示细胞间信号传导,还提出新治疗策略,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论文解读|Li W/Zhang Y/Long J教授团队揭示胰腺导管腺癌单细胞转录组图谱中的关键细胞群体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了8例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PDAC患者的原发肿瘤样本,揭示了与肿瘤起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细胞群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