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欧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现状评估与改善护理的契机

2025-04-22 刘少飞 MedSci原创

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数据本身,更在于呼吁各国跨区域合作,共同制定针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终身护理路径,确保每一位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持续、系统且以知识赋能为核心的优质健康服务。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断增长的成人群体中,疾病知识的普及正成为提升护理质量与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近日,一项涵盖中欧与东南欧(CESEE)14个国家、共1650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患者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公布了其重要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对自身的心脏病缺乏基本认知,近六成表示希望获得更多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

疾病知识缺乏影响患者长期健康

该研究在2021年至2022年间开展,采用结构化问卷方式收集数据,并由各中心的ACHD专科医生核实患者提供的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参与者平均年龄为34.5岁,大多数(62.0%)患有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超过七成曾接受过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然而,仍有近35%的患者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的心脏病类型,约12.2%的人不了解自己曾接受过的治疗内容。

研究团队指出,这种知识的缺口可能导致患者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出准确的健康决策,甚至忽视重要症状,从而影响疾病管理效果与生存质量。

患者渴望了解更多,科技介入成新趋势

虽然结果显示认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但也带来令人鼓舞的发现:59.5%的患者表达了想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疾病的强烈意愿,超过一半(58.1%)对在医疗服务中引入技术手段表示欢迎。这一趋势显示,未来通过数字平台和智能健康管理工具进行个体化教育与监测,有望成为提升AC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路径。

结构化教育与过渡护理体系亟待建设

研究负责人指出,相较于西欧国家在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方面已建立起成熟的过渡期管理机制与教育体系,中南欧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的研究结果清晰地揭示出这一地区在ACHD终身护理链条中存在明显短板,也为政策制定者与医疗管理者提供了方向性建议。

“我们希望这项研究不仅揭示问题,更能成为推动变革的起点,”研究团队表示,“通过制定符合地区特征的结构化患者教育计划、提升医患沟通效率,并引入科技手段辅助管理,中南欧的ACHD患者有望获得更优质、更长远的护理支持。”

推动地区合作,共建健康未来

随着ACHD患者的数量持续增长,他们的医疗需求正变得日益复杂。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数据本身,更在于呼吁各国跨区域合作,共同制定针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终身护理路径,确保每一位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持续、系统且以知识赋能为核心的优质健康服务。

原始出处:

Brida M, Lebid IH, Prokselj K, Pavsic N, Antonova P, Komar M, Tomkiewicz-Pająk L, Kecskemeti D, Balint HO, Kostovska ES, Sesoska HC, Zebrauskiene D, Gumbiene L, Strenge A, Paeglite-Pulke S, Valkovicova T, Simkova I, Kratunkov P, Tagen R, Panfile E, Kovačević-Preradović T, de Rosa S, Gatzoulis MA.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ati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ondition in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Current status and opportunity for addressing shortfalls and for better care. Eur J Prev Cardiol. 2025 Apr 16:zwaf207. doi: 10.1093/eurjpc/zwaf20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23895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571, encodeId=30eb22615e19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219286249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先天性心脏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624, encryptionId=12192862494, topicName=先天性心脏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Apr 22 17:47:25 CST 2025, time=2025-04-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Eur J Pediatr: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导管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其潜在危险因素

心脏导管术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2%,且大多数病例为暂时性。

JAHA: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微出血患病率、危险因素及与神经发育结局的关系

脑微出血是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在体外循环后,对18个月时的神经发育结果产生不良影响。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和体外膜氧合使用显示出发生脑微出血的最大风险。

Nat Cardiovasc Res:复旦大学张炜佳团队揭示Notch亚型胸主动脉瘤的致病机制和干预靶点

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是Notch亚型胸主动脉瘤的致病机制,并证实了线粒体融合蛋白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是关键靶点。此研究解答了长达20年的学术争论,为该亚型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J Clin Invest 复旦大学王红艳/上海交通大学沈键锋教授团队合作揭示microRNA调控心脏内皮细胞发育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心脏内皮细胞专一性高表达的miR-187在诱导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中的关键调控作用。

心血管专科门诊首次就诊,就应考虑心脏康复干预!儿童及青少年先心病康复中国共识

本文介绍《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涵盖康复原则、内容,Ⅰ 期(病房 / 围术期)、Ⅱ 期(门诊)康复要点,还有免疫接种等方面,助力患儿康复。

Science Advances 浙江大学韩佩东团队发现心肌细胞张力驱动心脏发育的新机制

浙江大学韩佩东团队发现,Erbb2 在单层心肌细胞中呈异质表达,通过 PI3K-Arp2/3 驱动细胞迁移形成心肌小梁,揭示其与 Notch 信号协同机制,为相关先心病诊疗提供新靶点。

BMC Pediatrics:我国学者揭示心脏手术患儿采用单肺通气对术后肺不张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OLV应用于接受CPB的右外侧开胸心脏手术患儿时,可降低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但作为有创操作,其风险-收益或成本-收益仍需进一步评估,为后续临床实践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点击立即查看别错过。

全降解封堵器植入一年后再介入:可降解ASD封堵器治疗合并膨出瘤房间隔缺损一例

16 岁女性患者,确诊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合并膨出瘤。先以全降解封堵器堵室缺,降解后再用可降解封堵器堵房缺,手术成功,无残余分流。

JACC: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心室辅助装置植入的结局

与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相比,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时更有可能出现极端情况,并经历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更差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