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南方医科大学刘瑞源等团队合作研究构建多功能光疗诊断纳米粒用于肿瘤光热/光动力治疗

2025-01-25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2-氰基噻唑是一种电子受体,与N,N-二苯基-4-(噻吩-2-基)苯胺共价连接,得到多功能光敏剂(TTNH),具有固有的NIR吸光度和相容的T2能级,促进辐射和非辐射转变。

近红外(NIR)触发的I型光敏剂对于解决光疗中缺氧肿瘤微环境的限制至关重要,但仍面临一定挑战。通过选择缺电子单元,上能级态的匹配能隙有助于提高I型电子转移过程的系统间交叉效率。

2025年1月15日,南方医科大学刘瑞源、Li Xiang和江汉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Hu Liwen共同通讯在Small 在线发表题为Effective One-for-All Phototheranostic Agent for Hypoxia-Tolerant NIR-II Fluorescent/PA Image-Guided Phototherapy的研究论文。2-氰基噻唑是一种电子受体,与N,N-二苯基-4-(噻吩-2-基)苯胺共价连接,得到多功能光敏剂(TTNH),具有固有的NIR吸光度和相容的T2能级,促进辐射和非辐射转变。

由TTNH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TTNHNPs)被808nm激光激活并产生O2•−,用于常氧和低氧条件下的耐缺氧I型光动力疗法。TTNHNPs发射NIR-II荧光,NIR-II荧光量子产率为2.08%。TTNHNPs在808nm激光刺激下具有51.8%的高光热转换效率,表现出光热治疗性能,由于其强大的NIR吸收,同时增强了光声成像能力。这些特性使TTNH成为一种有效的NIR触发光疗诊断剂,其性能优于针对低氧肿瘤的NIR-II荧光/光声双模型成像引导的I型光动力疗法/光热疗法,为开发高性能NIR-II发射超氧自由基光疗诊断剂提供了参考。

图片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光疗,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由于其非侵入性、不良反应风险低和边缘组织损伤最小,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最新策略。在治疗过程中,光疗诊断剂,即光敏剂(PS)或光热剂(PTA),通过捕获吸收的光子产生活性氧(ROS)或产生局部热量,导致肿瘤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坏死甚至凋亡。然而,由于PDT中固有的缺氧肿瘤微环境和PTT中获得性热阻特征,单模式光疗很少能达到最佳疗效。

PDT和PTT的整合会产生协同效应,以克服每种疗法的局限性并增强治疗效果。PTT可以通过增强血流来提高氧水平,增强PDT的治疗效果,而PDT会调节肿瘤微环境(缺氧和还原性),破坏肿瘤生理学并使肿瘤细胞对PTT敏感。然而,大多数联合光疗系统同时将PSs和PTA整合到纳米平台中,需要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波长的激光器来激活。值得注意的是,PDT主要在可见光区域(400-700nm)被激发,对于治疗深部肿瘤来说并不适用。PSs应该是能够在缺氧肿瘤微环境中发挥抗癌作用的I型PDT材料,而不是对用于肿瘤抑制的O2浓度高度敏感的II型PDT材料。I型PDT/PTT多模式疗法需要近红外(NIR)触发的PS。

1000-1700nm范围内的荧光成像,称为第二近红外(NIR-II)窗口,是一种在定位肿瘤部位、绘制药物分布途径、成像引导手术治疗和评估治疗结果方面具有长期临床应用效果的实用技术。与常规荧光成像相比,该技术具有快速响应、瞬时监测、检测强度低和经济实惠等优点。与NIR-I荧光成像(700–900nm)相比,还表现出更深的组织穿透性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由于NIR区域的强烈吸收,NIR-II荧光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PTA的作用,证明了它们在光声(PA)成像中的应用潜力,为同时监测实体瘤提供了一种替代成像模式。有机NIR-II荧光团可以实现PSs的功能,其毒性较低,同时调节光学特性和治疗效果,可以克服PTT和PDT联合治疗的局限性。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材料体系,同时具有PTT和I型PDT功能的有机NIR-II荧光团仍然很少。

图片

图1 NIR II 发射光疗诊断剂TTNH用于缺氧肿瘤的光动力和光热疗法示意图(摘自Small )

开发一种集成NIR-II FLI、PAI、I型PDT和PTT功能的多功能分子对于为肿瘤提供高质量诊断和协同光疗至关重要。这些诊断和治疗方法存在能量耗散方面的竞争,也缺乏理想的材料系统。因此,需要搭建在NIR-II窗口具有优异荧光量子产率(QY)的高性能光疗纳米平台,通过单波长激光照射实现高诊断准确性和精确的PDT/PTT协同治疗。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光热功效的D-A结构化NIR吸收有机光疗诊断剂(TTNH),可同时作为功能性PTA和超氧自由基发生器,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TTNH表现出以下光疗诊断特性:1)在808nm激光刺激下,具有出色的光敏特性,通过I型PDT机制产生O2•−小能隙(ΔES1-T2=0.06)TTNH具有显著的自旋轨道耦合(SOC)常数(ξS1-T2,1.33cm-1),表现出优异的PDT功能。此外,TTNH对光漂白具有抵抗力,提高了其在缺氧肿瘤环境中的抗肿瘤效率;2)由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电子云部分重叠,TTNH表现出较强的NIR-II荧光,QY为2.08%;3)TTNH表现出显著的光热效应,光转换效率为51.8%,并且在强大的NIR吸光度和高摩尔消光系数的驱动下,在NIR区域具有卓越的PA能力;4)在I型PDT/PTT联合治疗期间,TTNH损伤线粒体并诱导细胞凋亡。结果表明,TTNH具有优异的体内治疗效果。

参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smll.202406226?saml_referrer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523, encodeId=2e142249523f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2528e35e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光动力疗法#</a> <a href='/topic/show?id=2fd29428e2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近红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735, encryptionId=912528e35ec, topicName=光动力疗法), TopicDto(id=94287, encryptionId=2fd29428e24, topicName=近红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an 24 23:46:15 CST 2025, time=2025-01-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1-24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华中科技大学李子福/杨祥良团队Biomaterials: “双管齐下”的抗氧化削弱策略增强光免疫治疗

以临床广泛使用的代血浆—羟乙基淀粉(HES)作为基体材料,构建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谷胱甘肽和硫氧还蛋白抗氧化途径双重抑制的复合纳米药物,用于高效光动力-免疫治疗。

苏大熊玲红、何学文/港中深唐本忠院士ACS Nano:多功能ALP响应型AIE探针——精准成像与协同治疗肿瘤的新突破

研究开发ALP响应型多功能AIE探针TPE-APP,能响应癌细胞中ALP被激活,实现荧光成像与协同化学动力学-光动力学癌症治疗,体内外实验均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新疗法速递,飞秒脉冲激光光动力疗法可根除黑色素瘤

这一技术在治疗色素沉着肿瘤方面最为有效,为生物光子学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打破了色素沉着病变无法通过光疗法根除的范式。

唐本忠院士团队最新ACS Nano:AIEgen基可穿戴可见光穿透器,用于深部光动力学治疗

开发基于聚集诱导发射发光体的可见光穿透器,结合无线 LED 用于深度光动力治疗,克服 PDT 局限性,在组织中抑制炎症扩散,展现高透射率及应用前景。

哈工程杨飘萍团队Nano Letters:双调制AIE-ESIPT光敏剂和UCNPs的共组装用于增强的NIR激发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疗法是癌症治疗新选择,有机光敏剂开发成热点,AIE光敏剂有优势但受激发波长限制,杨飘萍团队开发双调制AIE-ESIPT型光敏剂,通过共组装策略实现NIR激发治疗,介绍研究过程和成果。

癌症治疗新突破:近红外二区成像引导精准光动力疗法增强肿瘤饥饿治疗的重要突破

研究揭示了一种由NIR-II成像引导的精准光动力疗法(PDT)增强肿瘤饥饿疗法的新策略,为该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Angew:可释放一氧化氮光敏剂实现 “氧节流”型光动力疗法,诱导免疫原性癌细胞死亡

报道了两种被两个或四个一氧化氮(NO)释放片段取代的锌(II)酞菁,即ZnPc-2NO和ZnPc-4NO,它们可以抑制线粒体呼吸,从而为PDT保留更多的细胞内氧气。

广州医科大学李仕颖教授: 转铁蛋白受体靶向免疫刺激剂通过阻断β-catenin/CREB激活光动力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李仕颖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转铁蛋白受体靶向免疫刺激剂(PTI),通过联合光动力学治疗和阻断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转移性肿瘤的光动力免疫疗法。

陕西师范大学唐艳丽教授课题组ACS Nano: 基于共轭聚合物复合纳米粒子的钙介导细胞黏附增强实现抗转移和抗肿瘤协同治疗

介绍陕西师范大学唐艳丽教授课题组设计的纳米粒子,通过 PDT 和钙超载协同抗肿瘤及增强钙黏素黏连抗转移,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忠良、张象涵团队Nano Letters:绕过Ca2+内流:核靶向近红外花菁光敏剂在抗转移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西安电子科大团队在《Nano Letters》发研究论文,提出创新光动力疗法,开发核靶向近红外花菁光敏剂,可抑制肿瘤转移,阐述其原理、体外及体内验证情况,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