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诱导化疗后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的II期研究
2025-06-17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周承志教授课题组评估了一线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导读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侵袭性强且进展迅速的肺癌亚型,约占所有肺癌的15%,SCLC预后极差,中位总生存期(OS)仅限于7个月,大约70%的SCLC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广泛期(ES-SCLC)。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目前ES-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但生存获益有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周承志教授课题组评估了一线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接受两周期依托泊苷和卡铂(EC)的诱导化疗,随后接受2-4周期的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联合EC的治疗,最后卡瑞利珠单抗加阿帕替尼维持治疗。主要终点是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进行了靶向测序和全转录组测序以探索生物标志物。 入组的40名患者(100%)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了不良事件(TEAEs),其中30例(75.0%)为≥3级。最常见的≥3级TEAE是中性粒细胞减少(35.0%)、贫血(15.0%)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5.0%),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在36名可评估患者中,ORR为88.9%(95% CI:73.9%-96.9%),中位PFS为7.3个月(95% CI:6.6-9.2),中位OS为17.3个月(11.8个月-未达到)。诱导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加EC,在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中表现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RB1突变、高肿瘤突变负荷、自然杀伤细胞和干扰素水平以及低水平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与延长的PFS相关,已识别的生物标志物需要进一步验证(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5 Feb 18;10(1):65. doi: 10.1038/s41392-025-02153-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小细胞肺癌# #卡瑞利珠单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