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nsive Care Med:急性期血压变化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5-07-24 熊佳仪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首次利用纵向血压轨迹分析方法,细分急性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血压变化模式。研究未发现急性期(入院前两天)血压升高对患者生存率、缓解天数及复发率等主要临床结局存在显著影响。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以微血管内皮损伤为核心病理过程的罕见病,主要包括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为代表的多种类型。其特点表现为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日常临床中,动脉高血压被认为是加重TMA病理损伤的危险因素,因其可能加剧内皮损伤,违背微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稳态。 尽管部分近期研究提示高血压对TTP长期预后不良的影响(Joseph A 等,2022),但尚缺乏针对急性期(尤其是ICU入院初期)血压情况及其对预后的系统研究。近期,发表在Intensive Care Medicine杂志的一项研究,由法国圣路易斯大学医院团体领导的多学科团队开展,对2006至2020年间接受ICU治疗的TTP患者进行了单中心纵向回顾性分析,专注于血压动态变化对患者短期及中期结局的影响,为临床管理提供实证支持和新见解。 在TMA疾病谱中,动脉血压控制长期被视作患者治疗的辅助措施,但具体目标值及控制策略缺乏统一标准。高血压通过诱发或加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理论上可能加重微血管病变。然而,急诊和重症监护阶段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复杂,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压变化#
14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