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

2025-04-29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发表于上海

该共识系统阐述了脑细胞保护治疗措施的选择、用药时机的把握,旨在为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指导,促进脑细胞保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转归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中文标题: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4-29

简要介绍:

缺血性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的全脑细胞保护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策略。近30年来,全球学者通过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和临床试验的协同推进,促使脑细胞保护药物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为构建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脑保护治疗决策体系,专家组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意见,制定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系统阐述了脑细胞保护治疗措施的选择、用药时机的把握,旨在为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指导,促进脑细胞保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转归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关资料下载: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pdf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2898, encodeId=82a8226289845,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guider,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00624/b7a6102cc78140bd8a43fc1f5fafb0d4/86325fa031bc4aff97a640f9ec2f8c4e.jpg, createdBy=92185393955, createdName=woolin, createdTime=Wed Apr 30 12:34:21 CST 2025, time=20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河南省)]
    20小时前 woolin 来自河南省

拓展阅读

“不痛不痒”的颈动脉斑块:科学认知和管理

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易损斑块特征影响卒中风险。多种影像技术可评估斑块,影像组学结合 AI 带来新突破,临床需多方面干预。

脑出血后情绪与疼痛的秘密:你的大脑哪边在"受伤"?

所有右侧出血患者在出院前应接受强制性情绪筛查,并考虑将加巴喷丁等神经痛药物纳入基础用药方案。

人类遗传学揭示凝血蛋白靶点:缺血性卒中预防的新方向

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卒中发病机制的理解,还为新型抗凝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线索。

脑梗后出血性转化真的影响康复吗?PACIFIC-STROKE研究带来新见解

决定长期功能结局的首要因素仍是初始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部位,而非后续是否出现影像学上的出血改变

Stroke: 一项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揭开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神经机制

40%的脑卒中患者会在发病后3个月内出现尿失禁,其中近半数症状持续超过一年。

揭秘黄熊方:网络药理学揭示其治疗中风的神奇力量!

文章探究了HXF治疗IS的有效成分及潜在机制。

2015 AHA/ASA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更新版)

美国心脏协会(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2015-06-29

2016 ICSI卫生保健指南: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初级治疗(第11版)

临床系统改进协会(ICSI,Institute for Clinical Systems Improvement) · 2016-12-01

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指南(2017)

中国卒中学会(CSA,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 脑血流与代谢分会 · 2017-06-30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 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