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导管在防治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5-02-10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发表于上海

该共识旨在为普通外科、消化内科、介入科及相关专业的医师提供权威指导和参考,推动我国肠梗阻导管的规范化临床用。

中文标题:

肠梗阻导管在防治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

2025-02-10

简要介绍:

肠梗阻是普通外科最常见且最棘手的急腹症之一,其防治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肠梗阻导管的出现为肠梗阻的治疗、预防及辅助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还在预防肠梗阻复发和辅助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肠梗阻导管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用该治疗方法,但在肠梗阻导管的适应证、并发症防治、疗效评估及外科干预时机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鉴于肠梗阻导管的规范化应用仍缺乏权威参考标准,且国内外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对其临床实践进行规范,在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和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肠梗阻分会的倡议下,国内该领域专家共同组建编审专家组。专家组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广泛参考国内外研究的核心成果和结论,制定了《肠梗阻导管在防治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该共识旨在为普通外科、消化内科、介入科及相关专业的医师提供权威指导和参考,推动我国肠梗阻导管的规范化临床用。

相关资料下载:
肠梗阻导管在防治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df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拓展阅读

DCR:腹腔镜下切除左侧梗阻性结肠癌后的短期和长期结果分析

结肠癌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多发于40-50岁人群。

肠梗阻也会出现“鸟嘴征”?!

当肠扭转闭袢的输入或输出段肠管的长轴与CT扫描层面平行时,由于扭转使输入端逐渐变细,输出段由细变粗,在CT图像上表现为“鸟嘴征”。

肠套叠

肠套叠:定义近段肠管(套入部)套入或折入远端管腔(鞘部)

小肠梗阻

肠梗阻CT表现及鉴别诊断。

JGH:脂多糖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引发肠肌层炎症加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

临床上一般认为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超过3天、开腹手术后超过5天未恢复肠蠕动者,即可诊断为术后肠梗阻。手术后肠梗阻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也称术后小肠梗阻。

急腹症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诊断

2021 WSES意见书:既往无手术和已知疾病者肠梗阻的诊断和管理

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World Society of Emergency Surgery) · 2021-07-03

2021 MASCC指南:晚期癌症患者恶性肠梗阻的内科管理(更新版)

癌症支持疗法多国学会(MASCC,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 2021-08-14

2019 EAST实践管理指南:应用促进剂治疗成人手术患者肠梗阻

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EAST,The Easter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 · 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