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文化解读
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文化与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总结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形成、评估以及治疗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有助于提高精神疾病治疗的文化胜任力的建议。
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文化与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总结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形成、评估以及治疗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有助于提高精神疾病治疗的文化胜任力的建议。
精神疾病的文化解读
2023-09-14
国外精神科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23-05-01
排除共病病例会广泛影响遗传风险模式,尤其是当共病疾病与目标疾病遗传相关时。排除物质使用障碍病例未能提升目标疾病的遗传风险,而二次确定病例会显著改变遗传风险模式。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展示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潜力,不仅能提高诊断的精准度,还能通过数字表型的构建,建立起行为、遗传与疾病之间的桥梁。
自主型动机显著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MVPA水平,而无动机和控制型动机则显著降低MVPA水平并增加久坐行为。加速器数据未显示动机的显著相关性,可能因样本量限制和测量方法差异所致。
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共病普遍,研究分析不同精神疾病对睡眠的影响,如情感障碍、焦虑、ADHD 等,指出部分疾病睡眠问题严重,部分相对较轻,躁狂有较好睡眠状况。
母亲的精神疾病显著增加了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胎龄小和低Apgar评分的风险。尤其是母亲的持续性精神疾病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最高,凸显了对精神疾病孕妇进行密切监控和支持的必要性。
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家族共聚集和更高的 T2DM 多基因易感性指向共同的家族风险。这表明部分合并症是由共同的家族风险来解释的。潜在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遗传学和环境的贡献需要进一步研究。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皇家精神科医师学会(RANZCP,Royal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 2017-02-01
国外精神科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 2023-05-01
暂未更新 · 2024-05-11
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