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指南(2024)
2025-05-21
针灸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指南(2024)
2025-05-21
暂未更新 · 2025-05-09
暂未更新 · 2024-11-25
暂未更新 · 2024-06-15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2021-02-28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2022-12-25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 2022-07-29
近期一项发表于World Psychiatry的研究深入探究了首次精神病发作缓解后,抗精神病药物减量过程中复发风险与药物减量速度、D2受体亲和力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中等剂量阿立哌唑(9至<16.5毫克/天)联合高剂量氯氮平(≥330毫克/天)可显著降低精神病性发作住院风险32%(aHR=0.68,p<0.0001),而高剂量联合治疗增加风险。复合住院风险分析中,
中国超 640 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抗精分药易致体重增加,增加代谢疾病风险且影响治疗依从性。其机制与神经递质受体作用相关,治疗策略包括换药、联用二甲双胍或 GLP-1 激动剂等。
该研究结果显示,控制 ITB 后,高剂量抗精神病药增加死亡率,高剂量抗抑郁药降低死亡率,苯二氮卓类药物增加死亡率,研究强调控制 ITB 的重要性。
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剂(DAOI)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苯甲酸钠的效果优于luvadaxistat,且女性患者认知改善更明显。然而,研究样本量小、异质性高,需进一步验证。
全球超 2400 万人患精神分裂症,约 30% 患者单药治疗不佳。临床抗精神病药联用普遍,虽可提升疗效、降低复发风险,但不良反应风险也增加,使用时需精准评估风险获益比。
世界生物精神病学会联合会(WFSBP,World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 2012-12-06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皇家精神科医师学会(RANZCP,Royal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 2016-04-27
暂未更新 · 2016-06-12
英国精神药理协会(BAP,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sychopharmacology) · 2019-12-12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 2020-01-30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 2020-09-01
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