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領未來”專項科研基金項目第一期圓滿收官:AI+多中心創新研究領航眼科新質生產力,多項課題將獲資助
2025年6月6日迎來圓滿收官——其首期頒獎儀式在第二十六屆眼底病論壇暨國際視網膜研討會上隆重舉行
PNAS:南京醫科大學陳雪等團隊研究闡明了ALKBH3對AMD視網膜代謝的影響
該研究通過使用臨床AMD樣本和基因敲除小鼠,我們報告了m1A去甲基化酶ALKBH3如何通過重塑視網膜代謝促進這一進展。
“寶寶的眼睛一直睜不開!”出生僅800克的早產兒,竟險些因一項檢查被“奪走視力”!
28 周早產兒小涵被診為 ROP III 期,經抗 VEGF 治療后病情控制。ROP 是早產兒常見眼底病,早期診斷治療可降低盲率,治療包括激光、抗 VEGF 注射及手術。
BMC Pediatrics:兒童使用數字設備致近視全球流行率研究
所有數字屏幕和智能設備的使用都有可能增加兒童患近視的風險。因此,減少兒童對這些智能設備的使用能夠緩解患近視的潛在風險。
全國愛眼日|專區分享,這份眼科知識及研究盤點請查收
各位臨床醫生,為大家帶來眼科行業最新動態。在這份資訊中,你將看到眼科市場格局的新變化,助力我們更好地規劃臨床工作與職業發展,快來查看吧。
Biomaterials:中山大學陳燕銘/帥心濤/肖澤聰合作制備靶向內皮細胞的滴眼液有效減少缺血性視網膜病中的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
該團隊已有研究報道干擾素刺激因子基因(STING)的異常上調與視網膜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并且在視網膜病變的視網膜內皮細胞中高度富集。
【今日分享】2025 WHO:學齡兒童視力和聽力篩查:實施手冊 2025-05-21 世界衛生組織 WHO官網 發表于上海
本出版物:學齡兒童視力和聽力篩查,實施手冊為支持建立學齡兒童感官篩查計劃提供了實用指導。點擊立即下載查看。
AM:中國科學院王強斌等團隊研究實現高達64.26%的基因轉染效率以用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眼部遞送
該研究報道了一種高度生物相容性的納米平臺——PBAE-PLGA-Oligomycin-pBDNF納米顆粒(PPOBNPs),將寡霉素(一種ATP抑制劑)和BDNF質粒共同遞送至Müller細胞。
Eye and Vis.:肥胖對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經產生負面影響
肥胖,尤其是較高的BMI,會對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經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對于伴有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考慮評估角膜神經及其由此導致的角膜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