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急性重度潰瘍性結腸炎與急性儲袋炎風險增加有關
IPAA的英文全稱叫做ilealpouchanalanastomosis,這是一種能有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手術方式。它通過切除全部大腸以及部分肛管,再用回腸末端做成一個儲袋。
JCC: 圍手術期低劑量潑尼松龍治療對小鼠結腸炎模型的術后恢復和吻合口愈合有有益影響
本項研究證實圍手術期短期低劑量潑尼松龍治療對結腸炎腸吻合口愈合的有益影響。圍手術期使用短期小劑量潑尼松龍治療可能對在疾病活動期間需要接受手術的IBD患者有益。
JGH:兩種不同線徑圈套冷圈套息肉切除術的完全切除率比較
冷圈套息肉切除術是一種易于操作的技術,適用于巴黎分型:0-Ip、0-Is、0-Isp及0-IIa,即適用于隆起型病變的有蒂息肉、無蒂息肉、亞蒂息肉以及平坦的息肉。
Gastro Report: 結直腸息肉切除術后延遲出血的內鏡處理:兩個或多個夾子可能是安全的
腸出血(enterorrhagia)是指由創傷、潰瘍、腫瘤等原因導致的腸道出血的情況,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及直腸的出血。其中由潰瘍導致的腸出血較為多見。
Gastro Report: 中藥烏達顆粒對腹腔鏡腸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
腸麻痹也稱麻痹性腸梗阻,是指腸壁本身無病變,由于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腸壁肌肉功能紊亂,無法正常蠕動,致使腸內容物無法正常通過。腸麻痹一般有嘔吐、腹脹、腹痛以及肛門停止排便排氣等癥狀,通常多可見于術后
放射性直腸損傷的預防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
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放療給部分患者帶來的不良反應也不容忽視。放射性腸損傷是腹盆腔放療常見的不良反應,尤其是直腸的損傷。對放射性直腸損傷的發病率、風險因素和臨床癥狀的了解,有利于臨床選擇合
中國腫瘤患者術后胃癱診治中西醫結合專家共識(2022版)
術后胃癱綜合征是腹部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一般是由非機械性梗阻因素引起、以胃排空障礙為主要征象的胃動力紊亂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術后胃癱的發生可能與交感
IBD:吸煙不是接受生物療法的克羅恩病患者手術的獨立危險因素
克羅恩?。–rohn’s disease)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從口腔至肛門的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多見于回腸末端和鄰近結腸。
TGA:新輔助放化療后病理完全緩解存在脫細胞粘蛋白池的直腸癌患者預后較好
腸癌多見于中老年人,30~69歲占絕大多數,男性多于女性。早期癥狀多不明顯,中晚期病人常見的癥狀有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癥狀,腹部腫塊,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改變。
J?Gastroenterology:肝臟硬度(LS)和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是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門體分流阻塞的理想預后預測因子
門體分流術實際上是針對門靜脈高壓癥并發癥進行的手術方式的一種,主要是通過建立門靜脈與體循環之間,即門靜脈與腔靜脈之間建立通道,降低門靜脈的壓力,用于治療門靜脈高壓引起的脾功能亢進。
2021 NICE 醫療技術創新簡報:EXroid治療內痔【MIB201】
本次簡報中介紹的技術是eXroid。它使用電療來縮小內痔,創新之處在于治療不需要全身、局部或局部麻醉。治療的目的將是代替標準護理治療(如橡皮筋結扎、注射硬化療法、雙極電熱療法、內痔切除術或吻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