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泛素特異性蛋白酶在肝細胞癌中的作用
本文重點探討USP參與HCC的具體作用機制,并討論USP抑制劑在癌癥靶向和免疫治療中的應用,以期為HCC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新的視角和策略。
“繪”真報告丨實例認證!NGS檢出BRCA2大片段重排,助力乳腺癌精準診療與遺傳評估
68 歲女性乳腺癌患者經 NGS 檢測發現 BRCA2 基因大片段重排,該突變可從遺傳和靶向治療等方面提供指導,且 NGS 檢測與金標準 MLPA 一致性高。
JIC | 最新綜述:彌漫內生性腦橋膠質瘤DIPG的腫瘤免疫微環境
該文全面根據最新研究全面概述DIPG的免疫狀況,并提出了未來研究的潛在領域,以改善DIPG患者的治療結果。
86%肺癌患者腫瘤縮??!JCO:創新ADC藥物對多次治療失敗患者有“廣譜抗癌療效”
靶向 HER3 的 ADC 藥物 patritumab deruxtecan 在后線治療中展現廣譜抗腫瘤活性,客觀緩解率 27.7%,中位總生存期 15.2 個月,安全性可耐受。
免疫治療“百搭”潛力揭秘!李旭教授:泌尿系統腫瘤免疫治療的前沿探索
【醫悅匯】有幸邀請到北京醫院李旭教授做客對話大咖欄目,深入探討免疫治療在腎癌和尿路上皮癌中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未來值得期待的聯合治療策略和研究方向。
【論著】|端粒酶抑制劑BIBR1532聯合自噬抑制劑CQ抑制黑色素瘤細胞生存的機制研究
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端粒酶在惡性黑色素瘤中的作用及其與自噬之間的關系,為確立新的治療策略提供理論基礎,據此擬定新的聯合治療方案,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預后。
Nature:實體瘤治療的里程碑!基因魔改:為“抗癌神藥”CAR-T細胞裝上“腫瘤GPS”,實現定點爆破!
研究利用 CRISPR 技術,將 IL-12 等細胞因子基因敲入 CAR-T 細胞的 NR4A2、RGS16 等腫瘤特異性基因位點,實現細胞因子腫瘤內精準釋放,在動物模型中顯著增強療效且降低毒性。
Cell Metab:付衛/張志鵬/孫露露團隊揭示腸道菌源核黃素通過靶向神經酰胺代謝抑制結直腸癌進展
該研究揭示腸道菌群通過產生核黃素抑制神經酰胺合成酶CERS3活性,從而降低超長鏈C26神經酰胺水平,及其對EGFR信號通路的直接激活作用,從而抑制結直腸癌腫瘤增殖,為突破當前治療困境提供了全新路徑。
【指南與共識】|抗EGFR單抗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專家共識(2025年版)
本共識能夠為臨床醫師提供更為明確和實用的指導,進一步推動該聯合方案在臨床實踐中的合理應用,為HNSCC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
Front Immunol:機器學習預測鼻咽癌患者遠處轉移的風險:基于1845例臨床大數據的研究
通過機器學習方法構建遠處轉移預測模型,首次在中國較大規模人群中融合臨床、實驗室及治療數據,AUC達0.85,模型預測效能優異。
繪真約大咖 | 秦瑞教授:子宮內膜癌患者不應僅局限于分子分型,NGS多基因檢測有必要!
癌癥基因組圖譜(TCGA)EC分子分型已提出 10 余年,國內專家學者也越來越重視EC的分子分型,但其臨床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
腫瘤相關血管系統: 癌癥治療的新機遇
實體瘤的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血管系統(TAV)異常影響 T 細胞歸巢,導致免疫抑制。靶向 TAV 正?;呗裕ㄈ缫种?VEGFA、ANG2 等)可改善免疫細胞浸潤,增強抗腫瘤療效。
林奇綜合征相關基因大片段重排檢測
林奇綜合征由 MMR 基因(MLH1、MSH2 等)和 EPCAM 基因胚系突變引起,約 17.4% 患者存在大片段重排變異,MLPA 和經驗證的 NGS 可用于檢測,有助 LS 診斷與遺傳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