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公益性幫扶或將結束線上診療將明碼標價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1.0px 'Helvetica Neue';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min-height: 12.0px}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ACS Nano:新型納米技術平臺有望加速干細胞移植領域研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ACS Nan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納米技術,其或能增強對干細胞移植的研究,有望幫助改善多種疾病人群的治療,包括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疾病、其它神經變性疾病和中樞神經型損傷等。
嘉峪關市實現首例5G+VR遠程醫療手術會診
近日,嘉峪關市成功實現首例5G+VR遠程醫療手術會診。此次腹腔鏡下宮頸癌根除手術由嘉峪關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張小強現場持刀,通過甘肅移動嘉峪關分公司5G遠程高清高精技術呈現的實時畫面,省婦幼保健院專家隨時隨地掌控手術進程和患者情況,從而實現遠程醫療手術會診,有效地保障了手術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據悉,5G智慧醫療是5G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是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高可靠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技
AI技術:悄然提升醫療效能
當前,AI在醫療器械領域中的運用已滲透進產品研發的全過程。AI技術不僅能提高醫療器械的產品性能,還能大大擴展其應用范圍(如手術機器人等精密器械產品的出現使手術治療擴展至顯微手術領域)。從發展趨勢來看,AI將顯著改變醫療器械產業的面貌。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對AI技術在醫療器械生產領域中的應用已形成三大類產品:控制慢性疾病的AI器械產品、改善現有醫用診斷成像儀器的AI產品、對患者進行更全面監測的AI儀器
互聯網醫療:從野蠻生長到逐步成熟
遠程診療、在線家庭醫生簽約、線上健康管理……近年來,“互聯網+”在醫療健康領域頻頻“攻城略地”,在促進醫療資源合理流動的同時,也讓醫療服務越發觸手可及。
如何推進5G智慧醫療發展 四川衛健委提出指導意見
關于推進5G智慧醫療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各市(州)衛生健康委、科學城衛生健康委,委直屬醫療機構,國家委在川醫療機構:新一代移動通信5G技術,具有高網速、大帶寬、低時延、多連接等特點,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諸多技術深度融合,將深刻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以人民群眾健康為中心,推進5G智慧醫療融合發展,探索創建或重塑覆蓋全生命周期、應用豐富、結構
Adv Mater:生物打印技術取得突破性成果,可在數秒內構建復雜人體器官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試圖通過組織工程的方法來構建人造組織器官。以期解決臨床中受損組織的修復問題以及器官移植所面臨的排異、感染、供體短缺等諸多問題。當然,除了應用于臨床,人造組織器官更能夠被用于新藥的開發和檢測。
劃重點!屠呦呦團隊、中國工程院院士在AI+醫療方面的干貨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于8月29-31日在上海成功舉辦。作為重要的主題峰會之一的2019人工智能健康峰會以“智匯健康?預見未來”為主題,通過構建一個多元、開放、創新的全球性共享交流平臺,就人工智能(AI)健康領域發展趨勢、行業監管、創新技術、實踐應用及投資風向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 你準備好了嗎?
導讀:2019年3月18日,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正式發布《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國衛辦醫函〔2019〕236號),將醫院“智慧服務”分成0級至5級。21日的例行新聞發布上,焦雅輝副局長明確指出,今年將明確智慧醫院的定義和內涵,對醫院智慧服務進行分級管理。毋庸置疑,伴隨著“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深入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持續迭代,不斷驅動醫院的智慧
AI如何助力醫療從半程走向全程 答案在最新《白皮書》
人工智能助力醫療,怎樣從“半程”走到“全程”?8月30日天召開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會”傳出消息:作為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電信聯盟(WHO/ITU)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焦點組國內對口組重要工作成果,信通院、百度AI產業研究中心、羅蘭貝格在峰會上聯合發布《以人為本,人工智能助力醫療體系科學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為這一問題帶來答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白皮書》對醫療體系的現狀
上海:互聯網醫療政策如何“接地氣”
近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上海市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明確了上海市互聯網醫院準入申請、執業管理、監督管理等細則,引發業界關注。將于2019年9月1日實施的這個文件究竟有何特點呢?本版特邀請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的兩位專家,來講一講《管理辦法》出臺的背景、特點及可能帶來的影響。上海開展互聯網醫療有先天優勢首先,從全國來看,上海的高級別醫療機構和優質衛生人力資源相對集中和豐富,衛生信息化建設水
這家醫院運用骨科手術機器人和三維圖像技術,精準置入脊柱螺釘
記者1日從武漢市第四醫院獲悉,這家醫院在湖北省首次運用三維圖像為骨科手術機器人導航,提高了脊柱外科手術精度,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31日下午,武漢市第四醫院脊柱外科暨骨腫瘤科主任劉偉軍,在三維圖像的引導下,運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成功為一名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植入4枚椎弓根螺釘,在華中地區率先“吃螃蟹”。據記者了解,臨床上,脊柱螺釘的置入目前一般采用徒手置釘技術,高度依賴手術專家的經驗和感覺。但因為患者
屠呦呦團隊成員:可用AI分析望聞問切,提高中醫診療精準度
8月29日-31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團隊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廖福龍出席了2019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會,并在大會上發言。廖福龍表示,人工智能的來臨已成為醫療健康行業加速發展與技術更新的重要機遇。同時,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于青蒿素作用機理和抗藥機理的研究與解讀,也可助力于青蒿素的深入研究。會后,廖福龍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
大數據加持下的護理質量管理 有點強
護理工作是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康復效果。質量管理作為護理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撬動護理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力量。
Adaptimmune和Noile-Immune宣布合作,開發增強型SPEAR T細胞腫瘤免疫療法
治療癌癥的T細胞療法的領導者Adaptimmune Therapeutics和日本東京的創新型癌癥免疫療法Noile-Immune Biotech公司宣布,將共同開發下一代共同表達IL-7和CCL19的SPEAR T細胞產品,并結合Noile-Immune的PRIME(增殖誘導和遷移增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