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atology:中山大學李丹/單鴻/李曼研究揭示了與HCC復發相關的免疫微環境改變的獨特方面
該研究采用成像質譜流式技術,對46例接受原發和復發腫瘤手術切除患者的92份臨床注釋手術標本中的358,729個單細胞進行了33種蛋白質的原位表達譜分析。
陳寧教授:打破思維定式,提高識別常見腹痛背后罕見致命危機的診療能力
腹痛病因復雜,可能隱藏罕見病。以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為例,需突破思維定式,從病程、家族史等多方面鑒別診斷,多學科協作,才能揪出常見腹痛背后的 “隱形殺手”。
以針代刀!肝癌熱消融治療的3問3答
本期由“肝癌在線”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李文東教授聯合發起的《東肝地帶》欄目,將探討特殊情況下熱消融治療的可行性、操作要點及潛在風險,旨在為肝癌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和精準的治療方案。
Lancet子刊:內鏡超聲引導下胃腸造口術 vs 十二指腸支架,哪種方法更優?國際多中心RCT揭示真相
EUS-GE在治療惡性GOO中的表現明顯優于傳統的十二指腸支架置入術。
Lancet子刊:在克羅恩病回腸結腸原發切除術中保留腸系膜或擴大切除范圍對術后內鏡復發的影響
擴展性腸系膜切除術在預防克羅恩病初次回盲部切除術后內鏡復發方面的效果并不優于傳統的保留腸系膜切除術。
【衡道丨病例】一例梅毒合并沙眼衣原體的感染性直腸炎的診斷及思考
本期,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陶麗麗老師將通過一例梅毒合并沙眼衣原體的感染性直腸炎的病理診斷歷程,為大家分享病理診斷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特別關注|MELD評分在終末期肝病中的應用
本文簡要回顧了這些不同模型產生的背景,認為MELD產生的初衷是用于肝移植器官分配的優先順序,肝移植評估之外的擴大應用應結合臨床實際,個體化合理選擇不同的MELD。
讀書報告 | BREAKWATER研究:康奈非尼聯合西妥昔單抗和化療一線治療BRAF突變結直腸癌的3期臨床研究
與SOC方案相比,一線EC+mFOLFOX6顯著提高了BRAF V600E突變患者的緩解率和生存期,BREAKWATER方案可作為BRAF V600E突變型mCRC的新的一線治療標準。
38%胃癌患者腫瘤近乎完全消失,緩解率翻2.6倍!北腫沈琳&彭智團隊:有這三種特征的人更能獲益
中國早期胃癌占比低,胃食管結合部癌治療存挑戰。研究表明,阿替利珠單抗聯合方案較傳統方案顯著提高可手術局部晚期 HER2 陽性患者病理完全緩解率,安全性良好。
APASL2025丨乙肝新藥VRON-0200:單劑量治療能激活免疫并誘導HBsAg下降
APASL 2025大會披露VRON-0200 Ib期積極數據,該乙肝治療性疫苗單劑量治療可增強T細胞應答,約25%患者HBsAg下降,安全耐受,支持其繼續開發用于HBV臨床治愈。
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腸內營養的最佳證據總結
SAP患者早期腸內營養總體證據質量較好,推廣性強,醫護人員應根據臨床情境對證據進行選擇,為患者制訂安全、科學、個體化的腸內營養方案,以促進患者康復。
黃燕教授&趙彩彥教授成果亮相 APASL 2025,解鎖TMF治療慢乙肝特殊人群新證據!
近日,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會議期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黃燕教授團隊、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趙彩彥教授團隊關于TMF有兩項新成果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