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實踐管理指南:兒童創傷后心理健康癥狀篩查
數十年的研究已經證明,受傷兒童存在心理健康困難的風險,特別是創傷后應激癥狀(PTSS)。本文主要建立了兒科創傷患者心理健康篩查的循證實踐管理建議。
Schizophrenia:驗證大型語言模型在精神分裂癥譜系和情緒障礙患者藥物誘發帕金森綜合征病例報告中的信息提取能力:一項概念驗證研究
LLMs在識別DIP癥狀方面具有90%的準確性,尤其是在剛性、震顫和運動遲緩等常見癥狀的提取上表現出色。盡管LLMs在自動化數據提取方面表現出色,但人類驗證仍然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震顫相關項目的評估上。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多組學視角揭示精神障礙相關基因通路在炎癥性腸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四個關鍵基因及其下游通路中,QDPR和HP與IBD風險增加相關,而DBI和MAX則對UC具有保護作用。這些發現為未來腸-腦軸疾病的干預和治療提供了潛在的靶點。
論著|首發抑郁患者轉相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7年隨訪
本研究對首發抑郁患者進行為期7年的追蹤隨訪,以期了解首發抑郁障礙患者7年間轉相情況及轉相與未轉相者疾病特點、功能預后,并進一步探討首發抑郁障礙患者轉相的影響因素。
Psychological Medicine: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大腦皮層局部功能連接的梯度變化
MDD患者在后海馬、壓后皮層、島葉和梭狀回等腦區的局部功能連接顯著增強,且島葉中部的局部連接與表達抑制的使用相關。
Psychological Medicine:氯氮平相關強迫癥狀與功能失調性行為的關系解析
氯氮平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有強迫癥狀(OCS)的患者表現出功能失調性檢查行為,且其檢查行為與氯氮平劑量、焦慮狀態和工作記憶缺陷相關。
世界睡眠日-哪些抗精神病藥物最影響睡眠?
精神分裂癥是復雜神經精神疾病,睡眠障礙與之常見共患。共病機制與多巴胺能、γ- 氨基丁酸能系統異常及褪黑素分泌異常有關。抗精神病藥對睡眠影響復雜,臨床需合理用藥并結合非藥物治療。
JACAP:非藥物干預對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及關聯結局(如睡眠參數、健康功能、家長睡眠質量)的療效分析
行為干預在改善睡眠參數及關聯結局方面具有統計學顯著性,但證據確定性普遍較低。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標準化診斷工具DAWBA在英國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的應用障礙與促進因素
DAWBA在青少年和家長中得到了積極反饋,尤其是在提供癥狀驗證和減少等待時間方面。然而,臨床醫生對DAWBA的使用有限,主要由于工作負荷大、電子病歷中查找報告的困難以及對診斷的抵觸情緒。
JAMA Psychiatry:重復低劑量致幻劑治療成人AD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項隨機臨床試驗
LSD組和安慰劑組的ADHD癥狀均有顯著改善,但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LSD在門診環境中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但未顯示出優于安慰劑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