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沈柏用:mRNA疫苗——胰腺癌個性化治療新曙光
胰腺癌的輔助治療手段目前仍以化療為主,但其副作用大、治療效果因個體差異而異。新型聯合策略及基于多組學數據驅動的個體化治療是突破現有瓶頸的關鍵方向。
2025 BSG指南:炎癥性腸病的結直腸監測
與普通人群相比,炎癥性腸病(IBD)患者患結直腸癌和死于結直腸癌的風險仍然增加。本文采用了更新的GRADE 方法,主要針對炎癥性腸病的結直腸監測提供指導建議。
Nat Commun:廈門大學鄭子崢/陸一涵/夏寧邵/北京大學王麟揭示了鼠戊型肝炎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造成的巨大外溢負擔
本文報道了一種區分鼠HEV暴露的“區分抗體反應引出法”。
專家論壇|陳汝福:胰腺腫瘤神經生態學:多維視角下的現狀、機制與展望
在臨床層面,本文總結了神經浸潤在胰腺癌患者預后評估、術前評估及手術策略選擇中的關鍵價值。此外,本文歸納了胰腺癌神經浸潤相關生物標志物與潛在靶點的基礎研究進展,并指出當前模型與轉化研究的局限性。
DDW2025 | 胃腸道內鏡檢查中幽門螺桿菌的檢測評估
本研究旨在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評估內鏡檢查過程中幽門螺桿菌(H. pylori)的檢測情況,并評估胃灌洗和其他診斷方法在內鏡處理的情況下識別幽門螺桿菌感染方面的有效性。
門脈高壓胃靜脈曲張出血——為何有人一鏡搞定,有人卻難如登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丁惠國教授分享了《門脈高壓癥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和放射介入治療:有時容易有時難》,肝膽相照平臺特將精華內容整理成文,供臨床醫生參考。
European Radiology:MR彈性成像對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變性肝病患者纖維化分期的應用
基于非侵入性成像的方法,如振動控制瞬時彈性成像(VCTE)、剪切波彈性成像和磁共振彈性成像(MRE),在肝纖維化分期方面顯示出可接受至極佳的準確性。
GUT:四川大學唐承薇/黃志寅進行了一項帕瑞昔布序貫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和緩解的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
該研究表明,帕瑞昔布序貫治療可顯著降低SAP的發生率,在SAP緩解期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甚至在經歷了一個長時間的發病窗口期后,通過抑制全身炎癥反應,導致發病率降低。
J Ethnopharmacol:參附注射液通過JAK2/STAT3途徑誘導鐵死亡改善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
本研究探討參附注射液(SF)治療肝缺血再灌注損傷(HIRI)的藥理作用及機制。
Phytomedicine:片仔癀聯合恩替卡韋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
本研究評估片仔癀(PTH)和恩替卡韋(ETV)的聯合治療是否能有效阻止甚至逆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纖維化。
Nat Commun:同濟大學胡勇研究發現耐酸趨化DNA微馬達在炎癥性腸病中用于益生菌遞送
針對傳統益生菌微膠囊缺陷,同濟大學團隊制備 DNA 微膠囊作為益生菌轉運微馬達,其具耐酸性、酸適應性與趨化性,可在炎癥結腸釋放益生菌,助力 IBD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