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滕偉教授《Biomaterials》: “Up-down”金屬多酚納米粒-解鎖納米基因牙周治療的未來
中山大學團隊開發新型金屬 - 多酚納米粒 miR126@CuxO NPs,結合抗菌與基因遞送功能,通過氧空位增強類酶活性清除病原體,遞送 miR126 抑制炎癥并促進骨再生,為牙周炎治療提供新策略。
Front Oral Health:牙齒阻生預測新突破!AI 模型結合放射測量參數,準確率提升至 78%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混合方法,結合正則化回歸和集成方法,以增強對牙齒阻生結果的分類和預測。通過利用機器學習和統計學習技術,我們旨在為牙科從業者開發一個強大的臨床決策支持系統。
BMC Oral Health:探尋牙周炎潛在生物標志物:ANXA1、CA1 和 EF1-γ 的水平差異
膜聯蛋白A1(ANXA1)、碳酸酐酶I(CA1)和延伸因子1-γ(EF1-γ)可能在牙周炎癥和疾病發病機制中發揮作用。本研究旨在調查不同牙周狀況個體齦溝液(GCF)中這些分子的水平。
好好刷牙,牙周炎與類風濕關節炎相關!
牙周炎與類風濕關節炎(RA)密切相關,二者在癥狀、病理機制相似,牙周炎或通過提升 CRP 水平促進 RA 發展,牙齦卟啉單胞菌感染關聯發病,牙周治療可降低 RA 病情活動度,患者需重視口腔護理與預防。
Nat Commun:四川大學劉磊等團隊合作研究局部晚期口腔鱗狀細胞癌新輔助免疫化療的療效、安全性和單細胞分析
這項單臂II期試驗(ChiCTR2200066119)在LA-OSCC患者中測試了2個周期的NAIC與卡瑞利珠單抗聯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和順鉑。
【協和醫學雜志】PUMCH療法:根管治療的臨床新路徑
本文首次報道PUMCH療法成功治療具有復雜根尖區解剖結構的34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完整診療過程,以期為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療提供借鑒。
Adv Sci:浙江大學傅柏平/周子淮/王喆為伴有牙本質過敏的牙本質齲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采用聚天冬氨酸 - 鈣 - 鑭復合物進行 PCCP 過程,實現牙本質抗菌再礦化和 DTs 深度封閉,機械性能恢復,對口腔組織無明顯刺激,為牙本質齲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J. Clin. Periodontol.:牙周病患者在牙科決策中以患者為中心的自主性和信息尋求偏好
本研究結果表明,牙周炎患者在確診后更希望獲得充分的信息,并與醫療專業人員共同承擔決策責任。年齡和經濟負擔等因素影響他們的自主性、參與度和對信息的渴望。
武漢大學辜美佳、陳實Cell子刊:AIEgens 光療診斷學
AIEgens 具有獨特性質和優勢,在牙齒美白、口腔感染性疾病、口腔癌治療等方面應用前景廣闊,未來研究方向明確,有望推動口腔疾病治療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