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晉教授領航:結直腸癌防治“三重奏”——篩查、MDT與微創治療
【醫悅匯】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顧晉教授做客科普ONCO 欄目,深入剖析首鋼醫院在早期篩查、MDT模式和微創治療方面的特色實踐。
Jianyong Zheng/Jian Zhang/Fan Feng教授團隊揭示SPP1?巨噬細胞在結直腸癌中的關鍵作用
研究整合了單細胞和空間轉錄組學與bulk測序技術,深入探討了SPP1?巨噬細胞在CRC中的作用和機制。
Nat Nanotechnol:武漢大學張先正團隊利用口服基因編輯納米顆粒實現結直腸癌的化學免疫治療!
該研究表明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蛋白1 (TRAP1)基因的破壞導致腫瘤細胞中親環素D的移位,該基因編碼腫瘤細胞中的線粒體伴侶蛋白。
大咖談 | 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進展-老觀點,新數據
手術切除結直腸癌肝轉移(CRCLM)有可能治愈患者。與未切除患者比,肝轉移灶切除患者5-年OS 從19.5% 提高到55%。因此,如何優化CRC肝轉移的治療策略是目前研究熱點。
Nat Cancer:DOT細胞療法通過雙重調節NKG2D和免疫檢查點顯著提升抗腫瘤效果
該研究揭示了DOT細胞療法在結直腸癌(CRC)治療中的潛力和挑戰,闡明了通過雙重調節細胞毒性受體NKG2D及免疫檢查點受體PD1與TIGIT,可有效增強DOT細胞的抗腫瘤效果。
讀書報告 | BREAKWATER研究:康奈非尼聯合西妥昔單抗和化療一線治療BRAF突變結直腸癌的3期臨床研究
與SOC方案相比,一線EC+mFOLFOX6顯著提高了BRAF V600E突變患者的緩解率和生存期,BREAKWATER方案可作為BRAF V600E突變型mCRC的新的一線治療標準。
PNAS:福建醫科大學葉韻斌/廈門大學俞春東研究發現ID3通過重構MYC增強PD-L1表達以促進結直腸癌免疫逃逸
該研究證明,腫瘤細胞表達的ID3可增強PD-L1的表達,抑制CD8+?T細胞的浸潤和激活,并促進CRC細胞的免疫逃逸。
《柳葉刀》:僅需2年一次,腸癌篩查選它更省事,10年預防效果不輸腸鏡!
《柳葉刀》COLONPREV 研究顯示,在結直腸癌系統性篩查中,一般風險人群更傾向選糞便潛血試驗,其預防 10 年內結直腸癌死亡效果不劣于結腸鏡檢查,二者在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效果相似 。
顧晉教授: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結直腸癌治療,如何從“不可能”到“新突破”?
【醫悅匯】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顧晉教授做客對話大咖欄目,深入探討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在結直腸癌治療中的創新實踐,以及顧晉教授對未來的展望。
【麻海新知】全靜脈或吸入性揮發性麻醉與結直腸癌手術后的生存率:一項瑞典國家登記研究
研究整合瑞典兩登記處數據,對 11598 名 1-3 期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分析,發現麻醉維持藥(丙泊酚或吸入性揮發性藥)選擇與長期生存結果無關聯。
2024 德國臨床實踐指南:關于胰腺癌和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管理的建議
遵循針對胰腺癌和結直腸癌手術的 POMGAT-S3 指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康復狀況,這可以使患者更快地恢復到預定的腫瘤治療(RIOT)階段,從而獲得更好的長期治療效果。
真實世界:結腸癌和直腸癌基因圖譜有何差異,血液與組織突變檢測一致性與ctDNA含量有關
研究分析 51982 例結直腸癌患者的真實世界數據,發現超半數樣本有 RAS 或 BRAF 致病變異,ctDNA 腫瘤分數≥1% 時液體活檢敏感性達 100%,還分析了其他基因變異及生物標志物情況。
孔大陸教授組稿|Cancer Cell:時空單細胞分析揭示了結直腸癌對免疫治療的不同反應背后的細胞動態機制
張澤民院士聯合團隊研究發現,通過分析接受 PD - 1 抑制劑治療的 CRC 患者單細胞樣本,揭示腫瘤內 Tex 等細胞程序與治療效果關聯,為免疫治療 CRC 提供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