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等首次發現重編程障礙關鍵因子 | Nature子刊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Miguel Esteban和南方科技大學助理教授Andrew Hutchins共同在《自然-細胞生物學》發表了關于誘導多能干細胞重要表觀調控機制的研究成果。
新可來被納入2022國家醫保目錄,用于治療成人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
作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靶向人抗白介素-5(IL-5)單克隆抗體生物制劑,美泊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僅一年后即被納入醫保,將有效提高EGPA中國患者對這一創新生物制劑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百億資助,推動原始創新,中國HHMI模式,造就未來諾貝爾獎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一項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由科學家主導、騰訊公司出資、獨立運營。騰訊公司將在10年內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支持在中
2022年度JAMA系列雜志文章閱讀排行榜
COVID-19 連續第三年占據榜首。“2022 年瀏覽量最高的文章反映了人們對 SARS-CoV-2 感染的影響、COVID-19 的疫苗和治療以及其他對人類健康重要的科學的持續興趣,&
2022年中科院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提升中國期刊入選高區位比例 | 科研圈日報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名為 BreatheSmart 的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分析這些微小的變化,以幫助確定房間內是否有人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
NEJM論文回答初次感染新冠后,再次感染幾率有多大
雖然 omicron 感染癥狀會在一周左右消失,但我們的身體正是“百廢俱興”需要重建的時候,仍需休息和補充營養。這個修復時間可能耗時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