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合并心臟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居圍術期死因首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心臟病日趨年輕化,伴發心臟病接受心臟及非心臟手術的例數呈逐年增多趨勢。合并心臟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術中及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及患者
2020-11-30
體外膜肺氧合(ECMO)臨床上主要用于心臟功能不全和(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支持,是治療難以控制的嚴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關鍵技術。隨著ECMO 的跨學科應用,治療領域不同,涉及的各專業臨床醫護人員掌握E
2020-11-30
宮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婦科微創診療技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婦產科患者。由于該類手術多為日間手術,術前準備和住院時間較短,面對安全、舒適化醫療的需求高。為此我們就麻醉科門診的
2020-10-27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多,以及對血栓性疾病管理規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術前長期服用抗血栓藥物患者在外科手術患者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斷增加。抗血栓藥物主要包括抗凝藥物、抗血小板藥物和纖溶藥物。術前長期服用抗血栓
2020-08-20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著重強調要加強心腦血管病的防控,全面落實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加強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的規范化管理。對新時期心血管病綜合管理提出了
2020-06-30
門冬氨酸氨氯地平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鈣通道阻滯劑,其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可靠,安全性高,性價比合理,在各級醫療機構中廣泛應用。為了進一步規范并推廣門冬氨酸氨氯地平的臨床應用,北京高
2019-10-30
抗凝(栓)門診是通過藥師和醫師的合作,對接受抗凝治療患者進行系統、規范、全面的指導與治療,以規范使用抗凝藥物,提高抗凝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從性的多學科合作形式。抗凝(栓)門診的作用包括:(1)協助臨床醫師和患者從越來越多的抗凝藥物(包括華法林)中選擇最合適的藥物和劑量;(2)通過規范的長期監測,將患者的嚴重出血并發癥風險降至最低;(3)提高患者依從性,避免血栓并發癥。國內已有多家醫院開設了抗
2019-07-30
妊娠合并心臟病位居發達國家產科死因首位,發展中國家僅次于產后出血。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開放和高齡產婦的增加,產婦合并心臟病的數量也在增加。合并心臟病的產婦往往需要剖宮產終止妊娠,其預后與麻醉處理是否得當密切相關。對于妊娠合并心臟病的圍麻醉期管理,目前尚無全國性專家共識。本學會對2013—2017 年國內妊娠合并心臟病例數較多的67 家醫院進行了麻醉管理臨床路徑調研, 53 家醫院提供了完整臨床信息,
2019-02-26
日間手術可提高床位周轉率、縮短住院天數、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縮短患兒的住院等待時間、避免院內感染、降低住院費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小兒外科技術尤其是微創外科以及小兒麻醉技術的發展為日間手術的開展創造了客觀可行性。由于日問手術患兒住院時間短、周轉快,加之小兒病理生理的特殊性,對小兒麻醉及圍術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指南不具備強制性,亦不作為醫學責任認定和判斷的依據,僅供麻醉專業人員參
2018-01-15
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心血管麻醉分會對全國開展急性主動脈夾層手術醫院進行了抽樣調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開展此類手術的醫院共計52家,年手術量7300余例。其中年手術100例以上醫院24家,占國內此類手術總量的72.60%。學會對此24家醫院A型主動脈夾層外科手術臨床路徑情況進行了進一步調研,其中22家醫院(91.67%)提供了完整的臨床路徑信息,全部資料均納入本共識分析、歸納、總結和優化,在參考
2017-04-01
在香港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過去幾十年間顯著增加,2008年香港心血管疾病專家組發布了香港人群心血管疾病預防共識,本文是對該版專家共識的更新。
2017-02-20
2017年,西方血管學會(WVS)發布了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轉診指南。在美國針對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的及時轉診的確定性處理仍然是一種挑戰,該指南主要針對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的轉診和護理等內容提出了15條指導建議。
2016-12-09
2016年12月,波蘭血脂協會(PoLA)、波蘭家庭醫生學會(CFPiP)和波蘭心臟學會(PCS)共同發布了血脂異常家庭醫生管理指南,主要內容包括血脂異常的流行病學,危險因素,患者評估,治療以及預防等內容。
2016-12-01
為提高我國淹溺搶救成功率,根據最新發表的美國心臟協會2015年CPRECC國際指南和歐洲復蘇協會發布的2015 年復蘇指南 以及國際創傷生命支持(ITLS)、國際野外醫學會(WMI)及近年循證研究,結合中國大陸臨床特點制定淹溺急救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