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0
創傷性顱腦損傷是機械力對于頭顱各組成結構的損害,并由此導致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臨床結局,對顱腦創傷進行精細化管理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途徑之一。顱腔結構是顱骨構成的、近似密閉的剛性空間,其內容物主要包括腦組織、血液以及腦脊液,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存在各部分相互之間的容量代償以保持顱內壓力、血供的穩定,是維持正常腦功能狀態的基本保證。嚴重顱腦創傷的病理生理過程包括腦脊液的動態變化因素,同時在臨床重型顱腦創傷管
2020-12-30
顱腦創傷(TBI)患者的臨床診斷、傷情判斷、手術指征、治療方案、處理效果評估及預后判斷等諸多環節均需要嚴密的臨床觀察,并輔以各種腦監測技術。目前,臨床擁有多種TBI監測技術,包括影像學檢查、病理生理學
創傷失血性休克是指創傷造成機體大量失血所致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紊亂和器官功能受損的病理生理過程。休克常常合并低血壓[定義為收縮壓<90mmHg(1mmHg=0.133kPa),脈壓差<20mmHg,或原有高血壓者收縮壓自基線下降≥40mmHg]。30%~40%的創傷患者死亡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這類患者中10%~20%因為錯誤的救治方案或不恰當的治療措施而死亡。急性失血是創傷首要
2017-06-06
為提高我國醫護人員的康復理念,加強康復治療的多學科合作,特制定《中國重型顱腦創傷早期康復管理專家共識(2017)》。本共識重點為重型顱腦創傷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早期康復可以在神經外科病房、重癥醫學病房床旁進行重型顱腦創傷患者康復管理需要神經外科、康復醫學科、重癥醫學科及急診科等多學科聯合開展,同步開展,結合患者的顱內情況及全身情況,在充分考慮適應證和禁忌證的前提下,在傷后早期制定康復計劃本共識涉及早
2014-08-15
中華神經外科分會神經創傷專業組、中華創傷學會分會神經創傷專業組通訊作者:江基堯 梁玉敏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外科、上海市顱腦創傷研究所一、概述顱腦創傷后腦積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是顱腦創傷后常見并發癥之一,是由于腦脊液分泌增多、或(和)吸收障礙、或(和)循環障礙,引起腦脊液循環動力學的異常改變,使得腦脊液在腦室內或(和)顱內蛛網膜下腔異
2023-12-21
夜間高血壓在中國和亞洲人群中非常普遍,這主要歸因于高鹽攝入量和高鹽敏感性。夜間高血壓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風險,與日間血壓 (BP) 無關。
2020-11-20
隨著眼外傷救治技術進步和經驗不斷積累,我國瀕危眼外傷的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既往需要摘除的眼外傷無光感眼,約30%可以獲得解剖修復并恢復光感以上視力。探查性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眼內解剖結構修復理念的提出、
2023-12-10
本文對《創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的重要更新點進行逐一解讀,以期促進理解,并為共識的進一步推廣與完善做一鋪墊。
2021-05-20
創傷性高凝血癥是創傷性凝血病(TIC)以血液高凝狀態為主要特征的表型,具有血管內皮損傷、促凝物質過度釋放、高纖維蛋白原血癥、血小板高反應性、抗凝機制受損、纖溶抑制等多種特征性血凝學改變。近年來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