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9
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獲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約占出血性疾病總數的1/3,成人的年發病率為5~10/10萬,育齡期女性發病率高于同年齡組男性,60歲以上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臨床表現以皮膚黏膜出血為主,嚴重者可發生內臟出血,甚至顱內出血,出血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部分患者僅有血
2023-12-19
本文總結了不同類型CMVD的流行病學,關鍵的病理和分子機制,并評估了經典和新型的診斷技術,推薦了CMVD患者的診斷途徑和標準,以及治療策略和藥物。

2023-06-06
該共識依據國內外成人相關指南及兒童分類標準,結合國內部分風濕免疫專家意見形成,可為規范國內兒童白塞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臨界型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BDDH)是一種介于正常髖關節和成人DDH之間的疾病。本文主要針對BDDH)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共識指導。
2019-12-30
SJIA 為異質性疾病,對起病時全身癥狀突出而缺乏關節炎證據、后期有明顯侵蝕性關節炎而缺乏全身癥狀以及單峰型疾病過程等不同病程的認識,需要不斷完善和進一步驗證研究。雖然本共識還存在不足和局限性,但希望能在此基礎上,經過3~5年的工作,能得出我們自己的、有循證依據的SJIA診療專家共識,從而推動我國SJIA診治能力進一步提高。
2015-01-20
目前為止,中國尚未發布過有關遺傳性原發性心律失常綜合征診斷與治療的綱領性文件但這類患者在中國人數可觀,目前診斷與治療尚不規范,有必要出臺適合我國國情并盡量與國際接軌的指導性文件因此,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的倡議下,聯合中國心律學會組織國內該領域的專家撰寫了此遺傳性原發性心律失常綜合征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希望對全科醫生、心內科醫生的臨床工作起到指導作用該共識參照上述國際該領域的指導性文
2023-01-30
轉甲狀腺素蛋白心臟淀粉樣變(ATTR-CA)是轉甲狀腺素蛋白(TTR)在心肌間質沉積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由于該病表現缺乏特異性、既往缺乏無創性確診手
2018-10-26
依據臨床表現,地貧分為重型地貧和非輸血依賴型地貧(NTDT)。NTDT是指一組不需要輸血或者僅在感染、手術、妊娠、生長發育遲緩等特殊情況下需要輸血的地貧類型,包括不需要輸血的地貧α-地貧攜帶者、輕型β-地貧、HbC/β-一地貧)、偶爾需要輸血的地貧(缺失型HbH病、輕度異常血紅蛋白E/β-地貧)、需要間歇性輸血的地貧(非缺失型HbH病、中間型β-地貧、中度異常血紅蛋白E/β-地貧)。近十年來,對N
2017-04-3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是由于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產生自身抗體、導致紅細胞破壞加速(溶血)超過骨髓代償時發生的貧血。國外資料顯示AIHA的年發病率為(0.8~3.0)/10萬。為規范我國AIHA的診治,經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紅細胞疾病(貧血)學組專家討論,特制訂本共識。
2016-09-30
淋巴漿細胞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癥(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種少見的惰性成熟B細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近年來國際上對LPL/WM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的研究均取得較大進展,而國內對LPL/WM認識較晚,對其診斷、治療比較混亂,為提高我國臨床工作者對LPL/WM的認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