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5
由于肝癌的生物學特性和肝臟解剖學特點,肝癌細胞易侵犯肝內的脈管系統尤其是門靜脈系統,形成門靜脈癌栓(PVTT),其發生率為44.0%~62.2%。肝癌患者一旦出現PVTT,短時間內即可發生肝內外轉移、門靜脈高壓癥、黃疸、腹腔積液,平均中位生存時間僅為2.7個月。 基于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尤其是我國學者對肝癌合并PVTT取得的臨床研究結果,經全國肝癌合并癌栓診治研究協作組專家反復討論及修訂,推薦本

2025-01-25
就《基于免疫聯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細胞癌轉化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發布以來新的進展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并就相關要點的修改、增補達成新的共識,以進一步指導臨床實踐,規范醫療行為,推動學科發展。
2023-07-02
本共識旨在探討經動脈介入治療相關藥物和聯合用藥的療效與安全性、使用方法、特殊人群用藥、不良反應管理以及輔助用藥等,供臨床實踐參考。
2022-04-01
肝炎、肝硬化是我國臨床常見病。肝硬化是目前公認的原發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癌前期病變。肝硬化病人因門靜脈系統血流受阻或血流量增加會發生門靜脈高壓(
2021-01-25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發病率約84萬/年,位居各種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7位。我國為HCC高發地區,發病率占全世界的50%以上。
雖然腹腔鏡肝切除術(LH)治療肝癌患者數量呈明顯增多趨勢,但在臨床推廣應用過程中仍存在適應證掌控不嚴,術前評估、手術操作及術后隨訪等環節欠規范的問題。因此,《腹腔鏡肝切除術治療肝細胞癌中國專家共識(2
2017-02-15
《肝細胞癌外科治療方法的選擇》于2000 年10 月25—28 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的“第六屆全國肝臟外科學術會議”期間,經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肝臟外科學組全體委員討論通過后頒布[1-2] ;其后分別于2004 年和2008 年進行兩次修訂 。2014 年9 月和2016 年7 月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在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肝臟外科學組委員和國內部分著名肝臟外科專家范圍內征詢意見,最終于2016 年
2023-08-30
本文由專家小組提出并討論了PCBCL管理中一系列未滿足的主要臨床需求,并針對已確定的臨床需要的臨床決定的適當性提出了建議。
多達半數的肝細胞癌初診時即為晚期,而晚期肝細胞癌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預后極差。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肝細胞癌已顯示出較高的有效率,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也為序貫外科根
2013-01-01
該建議強調抗病毒治療的必要性 ,是在手術或射頻治療(RFA) 等根治性手術或經皮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TACE) 、適應性放射性治療、全身化療等姑息性治療方案的基礎應用上 ,是綜合治療的一部分 。
韓國肝癌研究組(KLCSG)和韓國國立癌癥中心(NCC)于2003年首次共同發布了肝細胞癌(HCC)規范化治療指南,并于2009年進行修訂。此后,全世界進行了大量有關HCC的研究,而這些大規模系統研究主要集中在HCC診斷、分期及治療方面,尤其是針對亞洲人群。根據最新證據和專家意見,新指南由此應運而生。拓展指南:[[ 肝細胞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