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0
在輸卵管因素引發不孕癥的治療方法中,輸卵管介入治療作為一種安全性好、成功率高、操作簡單、無創傷的治療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具體操作方法包括選擇性輸卵管造影術(Selective salpingography,SSG)、輸卵管再通術(Fallopian tube recanalization,FTR)、輸卵管栓塞術(Fallopian tube embolization,FTE)。為了規范輸卵管介
2019-02-19
完全植人式靜脈給藥裝置(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devices,TIVAD)也稱作輸液港,是一種長期中心靜脈輸液通路。1982年Niederhuber等于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首次報道了外科切開式輸液港植入術;1992年Morris等陵1利用經皮穿刺技術在x線透視引導下完成靜脈輸液港的植入,明顯提高了TIVAD植人成功率,此后該技術得到了廣泛
2024-09-12
中國介入醫師分會發布共識聲明,旨在規范和推動CBCT在肝臟惡性腫瘤介入治療中的應用。該聲明總結了 CBCT 掃描技術和操作標準,并強調了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潛在應用。
2025-06-10
兒科神經介入(PNI)明顯不同于成人神經介入,需要高度亞專業化的臨床技能、知識和技術。本文主要針對兒童神經介入的最佳實踐達成專家共識。
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委托,通過對2557例經冠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病例分析,提取了常見證候要素,在此基礎上,研究了20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介入前后835例次多個時點的信息, 揭示了冠心病心絞痛介入前后證候演變的規律,形成《冠心病心絞痛介入前后中醫診療指南》。并經全國范圍內的專家多次的探討和修訂,該指南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師使用。
2017-05-30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內科分會結構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在近年臨床醫學證據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臨床實踐,對這一領域的治療決策、治療方案、特殊患者處理、圍術期藥物治療、二級預防等問題進行了全面討論。參考新近發布的國際相關指南,擇其更新的重要學術內容,達成共識,編寫了本指南。
2016-04-26
顱腦疾病介入治療包括顱內動脈瘤、顱腦動靜脈畸形、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和頸動脈狹窄介入治療及帕金森病腦深部電刺激術。本專家共識旨在提高中國顱腦疾病介入治療麻醉管理水平,降低圍手術期相關并發癥,并改善患者術后轉歸由于該領域循證醫學證據有限,臨床實踐中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參照本專家共識實施個體化麻醉管理。
共識文件主筆James Blankenship博士(格伊辛格醫療中心),特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在血管造影時發現潛在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時應立即開始PCI是很多導管實驗室的普遍現象。當我們準備論文和進行大型研究報告進行調查時發現,過去幾十年,特設 PCI總體比例穩步增長。
ACC 能力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心血管培訓和能力聲明的制定和定期修訂。基于能力的培訓和績效的一個關鍵特征是基于結果的評估系統。雖然特定領域的培訓可能需要最少的程序或培訓持續時間以確保充分接觸各種臨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