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發布了癌癥患者骨健康指南,癌癥本身及其治療對骨骼健康影像很大,臨床醫生在治療癌癥患者時需要了解轉移性疾病的多學科治療減少骨損傷以及減少癌癥治療引起的正常骨損
2020-07-10
老年患者的手術結局可能會因為多種并發癥的存在、衰弱、功能低下以及認知障礙等因素而變得復雜。本文由意大利多學科學會共同制定,主要針對老年患者圍術期管理提供指導建議。內容涉及術前評估和管理,術中管理以及術
2020-06-30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隨增齡顯著升高。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脂血癥是重要危險因素,積極控制血脂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早已為臨床共識。相對于65 歲以下人群, 65 歲以上患者血脂管理的循證醫學證據較
2020-04-20
標本采集在促進臨床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發揮著吸要的角色。為規范臨床醫務人員進行新冠肺炎患者標本采集技術行為,減少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提高送檢標本的合格率和標本質量,筆者團隊嚴格按專家共識制訂規范要求,
2020-02-28
分析內科重癥監護病房(ICU)患者貧血、血小板減少及凝血功能障礙的病因。討論內科ICU患者貧血、血小板減少及凝血功能障礙相應的防治原則,進一步形成符合內科ICU特點的患者血液管理(PBM)專家共識。從
2020-01-14
艱難梭菌感染(CDI)臨床表現嚴重,本文主要針對重癥患者艱難梭菌感染進行概述。主要涉及CDI危重患者的病理生理學,危險因素,診斷以及治療。
2019-11-30
WHO 對PBM 的定義為:以患者為中心,以循證醫學為證據,系統的優化和管理患者,制備高質量的輸注血制品,進而實現有效的患者管理。PBM 基于以下三大支柱:優化術前紅細胞量;減少診斷、治療或圍手術期失血量;增加個體對貧血的耐受性和急性輸血指征。PBM 理念推動了全球的患者血液管理規范。目前我國已提出妊娠期血液管理(妊娠期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診治指南)、髖、膝關節圍手術期貧血診治專家共識,以及術前貧血
2019-01-03
為保證每一例燒傷患者得到最合適的救治,同時保證醫療資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防止有限的醫療資源閑置或濫用,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等發達國家[1,2,3,4,5,6,7]在多年前就分別制訂了適合所在國家的燒傷患者住院收治標準(burn referral criteria),并均經過多次反復修訂[1,2,3,4]。但直到目前,我國仍無明確的可供參考的燒傷患者收治標準。正是由于我國沒有統
2019-01-02
血小板是直接參與血塊形成和炎癥調節的血細胞,血小板減少是重癥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據統計,入住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時成人重癥患者的血小板減少發生率可達8.3%~67.6%,在ICU治療期間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可達14%~44%。發生血小板減少的重癥患者的出血事件和輸血量也顯著增加,甚至死亡風險也明顯提升。因此,全軍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重癥凝血學組聯合中華醫學會檢驗
2018-08-30
由北京護理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護理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力衰竭中心及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共同組織,在全國選取19名具有豐富心力衰竭超濾治療經驗的醫療和護理專家組成專家組, 編寫《心力衰竭患者超濾治療護理的專家共識》(簡稱《共識》),旨在為超濾治療心力衰竭提供規范的護理指導,促進超濾治療的規范開展。
2018-05-23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定義多發性硬化患者認知評估的狀態,進而為多發性硬化的管理提供指導建議,文章主要內容涉及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認知障礙,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認知評估和最終建議。
2018年3月,歐洲危重病醫學會(ESICM)發布了神經重癥監護患者液體治療建議,液體治療是神經重癥監護室內基本組成部分,本文主要解決以下3個問題:1.神經重癥監護室內一般液體治療,高滲液體控制顱內壓以及DIC的液體治療。
2018-01-08
高血壓是世界范圍內導致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亞洲國家,卒中尤其是出血性卒中,非缺血型心衰更加常見。本文主要針對優化亞洲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提出共識聲明,涉及亞洲人群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特點,血壓監測,血管年齡,老年患者,糖尿病,慢性腎病,房顫,卒中二級預防,抗高血壓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