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蘇格蘭校際指南網絡(SIGN)發布了冠心病心律失常指南,冠心病與多種心律失常相關,急性冠脈綜合征期間常見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跳驟停和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慢性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左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力衰竭患者也有長期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臟性猝死的風險,本文主要針對冠心病相關心跳驟停和心律失常的關提供循證指導建議。
2018-02-08
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小兒心律學工作委員會牽頭,聯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心血管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撰寫本"共識"。經三次研討,五易其稿,并廣泛征求意見,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兒童快速型心律失常導管消融的專家共識。現就共識中涉及兒童特殊性的部分內容進行解讀。
2017-06-02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組疾病。該疾病可單獨發病,亦可與其他心血管病伴發。它的預后與心律失常的病因、誘因、演變趨勢、是否導致嚴重血流動力障礙有密切關系,可突然發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續累及心臟而致其衰竭。心律失常是心臟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但是社會普遍對心律失常缺乏必要的重視,“不了解”、“不重視”、“不治療”的現象十分普遍,梅斯小編整理了心律失常相關指南,供大家參考!
2017年5月,歐洲心律學會(EHRA)以及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高血壓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高血壓和心律失常的共識文件。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可導致心衰,冠心病,卒中,外周動脈血疾病和慢性腎衰竭。本文主要針對高血壓和心律失常提供相關建議以指導臨床實踐。
2014年8月30日,歐洲心律協會(EHRA)、美國心律學會(HRS)和亞太心臟節律學會(APHRS)聯合發布了“室性心律失常專家共識”,全文在線發表于《Europace》雜志。

2025-02-14
心律失常的治療傳統上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本文主要更新了日本心律失常的管理指南,內容涉及植入式心臟電裝置、導管消融以及房顫藥物治療與綜合管理。
2024-05-20
本共識由特別工作組編寫。由代表EHRA、HRS、APHRS、LAHRS和CASSA的官方外部評審員進行同行評審。

2024-01-18
為使國內相關專業的醫務工作者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并應用于虛弱綜合征心律失常的臨床管理,編輯部特邀請本刊副總編輯、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浦介麟教授及其團隊對其進行深入譯解,以饗讀者。?

2024-01-01
本科學聲明討論了心律失常的機制、藥物治療方案以及胎兒和新生兒藥代動力學的不同方面。根據現有的現有數據,提出了明顯一致/共識的主題,以及尚未建立證據的護理方面的未來研究方向。
衰弱前期和衰弱綜合征的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指數級增加,并與高發病率、殘疾、住院、死亡等有關。本文主要針對衰弱綜合征心律失常的管理提出專家共識建議。
2021-04-03
本文主要針對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緊急管理的相關內容提供指導建議,具體涉及室性心動過速和電風暴的初始評估,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電風暴或持續室性心動過速的設備管理,消融治療和急救策略。
2019-11-30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涵蓋了系統性、遺傳性、感染性和炎癥性等一系列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致心律失常性右/ 左心室心肌病、心臟淀粉樣變和心臟結節病、Chagas’病及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疾病。ACM可與其他心肌病臨床表現重疊,特別是伴發心律失常的擴張型心肌病,后者心律失常的發生多與心臟擴大和(或)心功能減低有關。在2019 年第40 屆美國心律學會(HRS)年會上,HRS 頒布了《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2019-11-30
無癥狀性心律失常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盡管其中多數為良性,部分類型仍需要適當的診治以避免嚴重的后果。迄今針對無癥狀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證據較少,2019 年3 月歐洲心律學會(EHRA)發布了《2019 EHRA 無癥狀性心律失常的管理專家共識》,就無癥狀性心律失常的定義、臨床評估及診治建議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總結,為臨床診治無癥狀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依據,本文擬對其重點內容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