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
2019 年12 月以來,我國發生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流行,目前國務院已將其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進行管理。隨著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被報道,目前普遍認為該病各個年齡組均可發病,3歲以下兒童少見,但也有出生36 小時新生兒發病的報道。結合臨床一線診治經驗和已報告兒童確診病例的特點,本
2020-01-28
為確保各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轉運工作順利開展,有效降低病例轉運過程中的傳播風險,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根據《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7-2012)有關要求,結合疫情特點,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轉運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對相關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明確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籌負責轄區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轉運的指揮調度工作。疑似病例和確診病
2019-05-20
為了進一步規范實體器官移植(SOT)術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診斷和治療,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組織器官移植專家和感染病學專家,從流行病學、SOT 術后HBV再感染或新發感染的危險因素、SOT 術后HBV 再感染或新發感染的診斷、SOT 術后HBV 再感染或新發感染的預防和治療等方面,制訂本規范,以幫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規范和優化HBV 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2018-07-25
自2016年WHO丙肝指南更新發布以來,三個關鍵的進展已促使治療時機和治療方案發生改變。首先,安全且高效的直接抗病毒藥物(DAA)在患者中的廣泛應用,改善了在輕度或無纖維化患者中開展治療的獲益/風險比,支持在所有慢性HCV感染患者中開展治療的策略,而非只為更為嚴重的患者提供治療。其次,自2016年以來,幾種新的泛基因型DAA藥物已被至少一個要求嚴格的監督管理機構批準,減少了用基因分型指導治療決策的
創傷是指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等致傷因素作用于機體,造成組織結構完整性損害或功能障礙。創傷是人類生活中最常發生的事件,是威脅人類生存的最主要的殺手之一。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交往前所未有的頻繁,交通運輸的多樣化和日趨繁忙,各種交通意外傷害、工傷意外事故急劇增多。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波及全球的災難性疾病。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已經有7000多萬人感染了
2016-05-19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關于寨卡病毒感染環境中妊娠管理的臨時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包括寨卡病毒流行地區懷孕婦女以及前往這些地區懷孕婦女的檢測和護理決策表。
2011-10-28
此指南是HCV感染相關疾病臨床診治的重要參考文獻, 本文擬就相關內容做一解讀。 文中標注了指南中提供的循證醫學證據及推薦意見的級別。
本指南由紐約州衛生部艾滋病研究所 (NYSDOH AI) 制定,旨在指導紐約州為成人提供醫療服務的臨床醫生。 (≥18 歲)有感染 HBV 或合并感染 HBV 風險的 HIV 感染者。
2022-08-25
2017年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和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艾滋病學組共同制訂并發布了第一版《HIV合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
2022-07-14
本臨時指南供檢測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感染的實驗室工作人員以及提供臨床管理或監測的臨床從業人員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員使用。
2017-01-30
隨著HIV感染基礎及臨床研究的進展,尤其是1996年開始的聯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廣泛應用以來,HIV感染逐漸成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21世紀以來,全球HIV的感染率和艾滋病的病死率均逐步下降。我國HIV的防控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國累計治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約52萬例,正在治療的患者約42萬例。
2023-04-12
為指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藥物的科學研發和評價,提供可供參考的技術標準,藥審中心制定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