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EAPCI冠脈腔內影像學檢查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的第1部分內容-血管內超聲的應用。文章評估了冠脈腔內影像學檢查在指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作用。
2018-02-20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中最重要的亞型,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清,目前無有效治療方法,預后差。IPF的病理診斷一直是病理醫師工作的難點。2011年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學會、日本呼吸學會和拉丁美洲胸科學會發表了"IPF診治循證指南"(簡稱國際共識
2017-11-30
進行AIS血管內治療病例選擇時,除時間窗外,通過影像評估選擇適合的患者是獲得良好預后的關鍵。因此,有必要建立適合的影像評估方案,為AIS血管內治療患者的術前篩選及術后評估提供指導。 針對當前AIS血管內治療指南中尚未明確的推薦,以及有待解決的技術方案與影像評估問題,中國卒中學會通過組織本領域專家查閱文獻、征求意見并討論,形成了本次專家共識,旨在結合目前AIS血管內治療影像評估的最新證據,提
2016年5月,介入放射學會(SIR)聯合加拿大介入放射學協會(CIRA)共同發布了外周動脈疾病無創影像學檢查的立場聲明。該聲明主要針對標準測試:臂-踝指數,分段肢體壓力,連續波多普勒波形,運動測試以及輔助非侵入性測試:反射光體積描記術,氧氣密度,US等測試提出推薦意見。
隨著蒽環類藥物廣泛應用于腫瘤治療領域,腫瘤治療導致的心功能障礙在20世紀60年代便首次得到了確認。繼而,與蒽環類藥物相關的心力衰竭(HF)被認為是重要的副作用。因此,內科醫生開始通過限制藥物的劑量來避免心功能障礙。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采用了多種方法檢測心功能障礙。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下兩種檢測心功能障礙的手段被證明非常有效:心內膜心肌活檢和心臟影像技術測量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2024-10-18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介入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邀請全國介入領域專家共同討論,制定了該共識,以期在推廣的同時獲得持續改進。
約5%-10%的急診患者表現為腹痛,其中幾乎一半的患者會有右下腹(RLQ)疼痛,本文主要針對成人RLQ疼痛患者的影像學檢查提供指導建議。
2024-05-09
為進一步推動落實并達成我國政府《“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實現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標。針對肝癌高危人群開展篩查及監測,關口前移,早診早治才是關鍵。

2024-05-01
顱內低血壓的臨床綜合征是指由腦脊液(CSF)低血容量引起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姿勢性頭痛。本文件使用現有的最佳證據,為各種臨床表現的顱內低血壓提供診斷性影像學建議。
本文主要為三種最常見的CiA的臨床管理(如診斷、監測和預后預測)提供常用影像學檢查建議:常規X線攝影(CR)、超聲、CT、雙能CT (DECT)和MRI。
2023-12-25
為提高該類研究的報告質量,幫助讀者和評價人員更科學地評估該類研究質量,國外提出了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研究檢查清單(CLA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