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俯臥位通氣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重要的治療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但我國重癥醫學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均衡,俯臥位通氣治療依從性不高且缺乏規范化的治療流程。中華醫學會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危重醫學專委會組織國內相關學科專家,依照GRADE國際指南制定規則,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系統性梳理、分析、討論,最終形成本指南。
本文是對2015年兒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的更新,最終提出了146項建議和聲明,以指導兒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和管理。
2022-08-10
目的 總結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俯臥位通氣管理的最佳證據,為俯臥位通氣護理實踐提供參考。方法 基于PIPOST工具確定循證問題,檢索國內外數據庫及相關網站中關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俯臥位通氣
2017-05-01
2017年5月,美國胸科學會(ATS)、歐洲危重病醫學會(ESICM)以及美國重癥醫學會(SCCM)聯合發布了機械通氣治療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指南,該指南為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機械通氣治療提供了循證指導,主要針對6個臨床問題提出推薦意見。
2023-11-30
本文主要更新了之前發布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管理臨床實踐指南,納入了涉及皮質類固醇、靜脈靜脈體外膜氧合、神經肌肉阻斷劑和呼氣末正壓(PEEP)應用的新證據。
2019年4月,歐洲圍產醫學協會(EAPM)發布了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管理指南,由于呼吸窘迫綜合征(RDS)管理的不斷進展,臨床需要不斷修訂當前的管理實踐,本文為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管理歐洲管理指南的第4次更新。
2024-02-28
該文對ESICM新指南和ATS新指南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為在臨床實踐中進行合理的循證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2023-11-30
該指南共由13 篇獨立文章組成,包括指南- 執行摘要1 篇、指南制訂方法學1 篇、11 個主題及指南,總計產生146 項推薦和聲明,包括34 項臨床推薦及112 項基于專家共識的聲明。
2023-11-15
該指南共由13篇獨立文章組成,包括指南-執行摘要1篇、指南制訂方法學1篇、11個主題及指南,總計產生146項推薦和聲明,包括34項臨床推薦及112項基于專家共識的聲明。

本文尋求更新第二次兒科急性肺損傷共識會議(PALICC-2)兒科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PARDS)診斷和處理指南(PALICC-2)中的工作。
呼吸窘迫綜合征(RDS)是由肺發育不成熟和表面活性劑缺乏引起的,導致出生后呼吸功能不全。本文是歐洲第6版RDS管理指南,主要針對RDS的臨床管理提供指導建議。

2021-07-20
專家共識認為肺實變是RDS最重要的超聲影像學特點,是LUS診斷RDS的必備條件。根據肺實變程度和范圍及是否導致了嚴重并發癥,將RDS分為輕、中、重三度,從而優化對RDS的管理。
呼吸窘迫綜合征(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質(PS)缺乏及肺結構發育不成熟所致,多見于早產兒,自然病程為生后當時或很快發病,并在生后2 d內進行性惡化,如不及時治療,因進行性缺氧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存活者,在生后2~4 d病情開始改善.胎齡越小,RDS發生率越高,2006年Euro NeoStat的數據顯示:胎齡23~25周的早產兒RDS發生率為91%,26~27周的早產兒RDS發生率為88%,
2016年9月,歐洲圍產醫學協會(EAPM)組織相關專家更新發布了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管理指南,這是該指南的第3次更新,主要內飾涉及產前保健,產房穩定,肺表面活性物質,氧供,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機械通氣,監測和支持性護理,血壓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