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5
目的:總結國內外房顫患者長期口服抗凝藥物管理的最佳證據,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采用PIPOST構建循證問題,計算機檢索BMJ最佳臨床實踐、Up To Date、JBI、知網等數據庫中關于房顫患者口服抗
2022-10-28
本共識從AR的臨床特點、發病機制與IgE的病理生理學特征出發,以奧馬珠單抗為代表,詳細闡述了抗IgE單抗治療AR的具體機制、應用方案和注意事項,以期為進一步提升AR的治療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和臨床指導。
2022-09-01
指南推薦妊娠合并急性PVT需進行至少6個月的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在妊娠期抗凝過程中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因此是妊娠期間抗凝的首選用藥。而維生素K拮抗劑和新型口服抗凝藥則不推薦用于妊娠合并PVT的抗凝治療。
2022-08-02
2022年,肥胖醫學協會(OMA)發布了抗肥胖藥物和研究藥物臨床共識聲明。本文主要介紹了FDA批準的抗肥胖藥物和研究中的抗肥胖制劑。
2022-06-3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2006、2007和2014年我國發布了GERD的內科診治指南,
2022年1月,中國臺灣結直腸外科醫師學會(TSCRS)發布了結直腸癌的抗炎營養干預共識。結直腸癌患者經常會發生營養不良和全身炎癥反應,與不良預后有關。本文主要針對結直腸癌的抗炎營養干預形成共識指導。
2022年1月,歐洲麻醉和重癥監護學會(ESAIC)聯合歐洲局部麻醉和疼痛治療學會(ESRA)發布了服用抗栓藥物患者的局部麻醉指南。
2021年12月,美國肝胰膽協會(AHPBA)發布了胰腺手術中VTE預防和抗凝管理指南。腹部大手術和惡性腫瘤導致高凝狀態,胰腺手術后發生靜脈血栓塞(VTE)的風險約為3%。
2021-12-01
靜脈血栓栓塞癥(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動脈栓塞(PE),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階段和身體不同部位的兩種表現形式。VTE是僅次于心臟病和中風后的第三大常見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美國每年>
2019-10-30
痤瘡( acne vulgaris) 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面部、前胸、后背等皮脂溢出部位,已成為全球患病率排名第八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抗粉刺類護膚品在痤瘡防治中的作用越來越顯現,已成為單一或與藥物、物理、化學聯合防治痤瘡的重要手段[2-3]。為指導臨床醫師合理選擇抗粉刺類護膚品,現組織國內相關專家,依據痤瘡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證據及國內外痤瘡治療指南,特制定本指
2019-01-01
2019年1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動脈粥樣硬化與血管生物學工作組發布了關于識別降脂治療的抗炎反應的意見書。脂代謝失調引起的炎癥和免疫反應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反之,炎癥可以改變脂類代謝。本文主要對將至治療的抗炎作用進行解釋,并提出共識聲明。
2018年12月,加拿大泌尿外科協會(CUA)發布了圍術期血栓預防和抗凝治療指南,手術患者具有深靜脈血栓栓塞以及出血風險,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針對圍術期血栓預防以及抗凝治療管理的相關內容提出指導建議。
2018-10-26
鑒于抗膽堿能藥物在老年人群廣泛使用,迫切需要加強對抗膽堿能藥物引起認知損傷風險的關注,及時采取相關措施,有利于降低認知損傷發生的風險。本共識旨在對目前引起認知損傷風險增加的抗膽堿能藥物進行總結,為臨床使用抗膽堿能藥物,精簡老年患者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2016-09-30
麻醉應消除患者的疼痛,為手術操作提供良好的條件,尚需維護機體功能的平衡,內環境的穩定。但麻醉期間患者生理功能的變化、藥物的相互作用、手術的不良刺激等均可導致麻醉并發癥甚至死亡。隨著麻醉專業的發展,麻醉醫生水平的不斷提高,麻醉技術、監測手段及其藥物的不斷更新,麻醉并發癥與死亡率雖呈下降趨勢,但尚未完全滿足人類健康水平的要求。因此,術前準確評估病情與體質狀況,選擇合適的術前用藥與劑量,規范與正確防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