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對于新生兒黃疸進行適時、有效、安全和經濟的干預十分必要.中醫學中“胎黃”的描述與現代醫學新生兒黃疸相對應,已有臨床研究證實中成藥可以降低膽紅素水平、縮短黃疸消退時間、提高總有效
2021-09-10
2021年9月,昆士蘭衛生組織(QLD)更新了新生兒低血糖指南,指南主要面向出生至28天嬰兒。本次更新主要更正了流程圖1新生兒(低血糖)的預防護理的相關內容。
2021-05-18
本指南描述了用于新生兒呼吸衰竭的長時間體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重點在于ECMO 技術以及ECMO 治療期間的新生兒管理。其他同樣重要的內容(例
2021-02-20
針對國際上對胎兒新生兒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發病機制、實驗室診斷和治療研究取得的進展,中國輸血協會免疫血液學專業委員
2020-08-25
新生兒對疼痛的生物學感知能力與成人相比更加強烈、持久,對疼痛也會存在記憶,且因疼痛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可長期存在。因此,規范適宜的疼痛管理,可以減輕或防止疼痛對身體和心理造成的不利影響,加快康復進程。為
2020-06-28
氣道內吸引是患兒接受機械通氣時常用且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整個過程包括病人的準備、吸引及后續護理,可能伴隨不良事件的發生。現基于國內外相關研究,采用證據推薦分級的評估、制訂與評價方法(GRADE),制定新
2020-04-30
隨訪是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患兒的檢出、確診和療效,影響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工作質量。鑒于我國各地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有關機構和人員存在著隨訪不足、認識不盡相同,要求不一致,迫切需
2019-10-31
非新生兒破傷風(Non-Neonatal Tetanus)是指年齡超過28天,因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通過皮膚或黏膜破口侵入人體,在厭氧環境中繁殖并產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續強直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為特征的急性、特異性、中毒性疾病。 為規范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行為,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了《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范(2019年版)》。
2019-09-25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黃疸性疾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出現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盡管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預后良好,但部分嚴重者可發生膽紅素腦病,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害或終身殘疾
2019-02-20
串聯質譜(TMS)技術已用于新生兒氨基酸代謝障礙、有機酸血癥及脂肪酸氧化代謝障礙等遺傳代謝病篩查,但各實驗室技術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為了規范我國TMS新生兒篩查實驗室與技術各環節,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新生兒疾病篩查室間質評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新生兒疾病串聯質譜篩查技術專家共識,用以促進TMS技術在我國新篩中標準化和規范應用,提升技術水平與實驗室能力。? 拓展指南:[[新生兒|5
2017-06-01
新生兒動脈缺血性腦卒中(neonatal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NAIS)指生后28 d 內新生兒的大腦動脈一個或多個分支因各種原因發生梗塞,導致腦組織相應供血區域的缺血性損傷。由于NAIS 患兒出生時多無特異臨床表現,往往于生后數月才出現運動或認知功能障礙。因此,早期診斷比較困難,治療往往滯后,對新生兒危害極大。目前我國尚沒有相應的指導NAIS 診治的規范,為此,中
2016-01-31
本問題的提出源于在新生兒復蘇的臨床和培訓工作中,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新生兒復蘇學組不止一次地接到全國各地圍產同道提出問題:對于重度窒息出生只有幾次心跳的瀕死兒應如何復蘇?是否還要按照流程圖的要求一步步來?面對這些問題,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新生兒復蘇學組委托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楊傳忠、朱小瑜主任撰寫,并組織部分專家討論,制定本共識,以指導臨床實踐。當然,關于瀕死兒的復蘇還涉及很多倫理和
2015-05-01
2015年5月,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了關于足月健康新生兒留院觀察的政策聲明,指南對足月健康新生兒留院觀察時間、出院標準及出院后訪視做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