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0
近年來由于微創外科的發展、麻醉與復蘇技術的進步,日間手術在小兒外科逐年增多。研究表明日間手術具有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縮短住院等候時間、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醫療費用、減少院內感染、加速患兒康復以及減輕患兒
2019-06-30
脊柱是惡性腫瘤骨轉移最常見的部位,約30%~70%的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脊柱轉移,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加速死亡進程。鑒于脊柱轉移瘤治療理念和手段的不斷進步,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治療日益完善,有必要對脊柱轉移瘤外科治療方案進行更新與優化。本指南旨在通過循證醫學的方法,從脊柱轉移瘤外科治療的評估與決策,圍手術期處理,治療方式的選擇,微創治療,椎體成形術等方面為脊柱轉移瘤的外科治療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從而規
2024-05-16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PU)是指在各種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消化道黏膜發生炎性反應與壞死、脫落,形成潰瘍,病變可達黏膜肌層、固有肌層,更深者可穿透漿膜層。
2021-11-15
消化道異物是消化科常見的危急癥之一,在兒童中最為常見。因誤吞異物的種類繁多,導致處理方式多樣,潛在的風險及并發癥不斷升級,若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會產生嚴重后果。
2019-03-25
聯動成像技術(linked color imaging,LCI) 是一種新型圖像增強內鏡技術,目前已在臨床上逐步應用。多項研究證實,LCI 可通過增加內鏡下病變黏膜和正常黏膜的對比度來提高對消化道黏膜病變的診斷準確率。盡管LCI 臨床應用價值已經得到了國內外臨床醫生的廣泛認可,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技術使用不夠規范、術語翻譯混亂等問題,不利于后續臨床和研究工作的開展。為此,本建議依據當前LCI
2019-02-20
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診斷和治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單純以減輕痛苦為目的的舒適化醫療模式已不能滿足要求。消化內鏡治療的操作已經與外科腹腔鏡手術操作的性質相似,必須在麻醉下完成,其麻醉目的也和外科相同,即保障患者的安全、防止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為術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條件以及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康復。鑒于消化內鏡診治的病種、手術方式、體位、并發癥、氣道管理等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為保障醫療質量,對消化內鏡的麻醉應視
消化內鏡隧道技術即通過在消化道管腔建立黏膜下“隧道”,使既往許多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疾病進入了消化內鏡治療范疇。而內鏡下治療相比外科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消化內鏡隧道技術的出現使內鏡治療技術發生了里程碑式的飛躍,使內鏡治療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以該項技術為基礎的隧道內鏡治療學已逐漸興起、完善,國內外許多醫院先后開展了消化內鏡隧道技術。目前,關于該項技術的適應證、禁忌證、術中內鏡操作規
2017-09-30
消化道惡性腫瘤是全球腫瘤發病率、病死率的重要部分。根據WHO 公布的數據,2012 年全球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為276 萬,發病率為35.2/10 萬,因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人數達182 萬,病死率為22.3/10 萬。在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人數每年已超過200 萬,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160 萬,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病死率的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趨勢。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使用預防措施,包括圍手術期抗生素,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是外科專業的一項標準護理。本文主要介紹了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的手術和診療操作的抗生素預防,并根據專家意見提供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