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6
2015年《中華神經科雜志》發布了第1版中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時隔5年,在重癥肌無力治療方面積累了更多循證醫學的證據,迫切需要更新指南來指導臨床實踐。因此,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分會基于近5年國
2020-12-30
顱腦創傷(TBI)患者的臨床診斷、傷情判斷、手術指征、治療方案、處理效果評估及預后判斷等諸多環節均需要嚴密的臨床觀察,并輔以各種腦監測技術。目前,臨床擁有多種TBI監測技術,包括影像學檢查、病理生理學
2020-10-27
正常顱壓腦積水(normalpressurehydrocephulas,NPH)是指以步態不穩、認知功能障礙和尿失禁為典型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具有腦室擴大,而腦脊液壓力測定在正常范圍內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2020-08-18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例,并迅速擴散至湖北省其他地區乃至全國。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COVID?
2020-08-15
高血壓性腦出血(HICH)指具有明確高血壓病史患者突然發生基底核區、丘腦、腦室、小腦及腦干等部位的腦實質出血,并排除外傷、血管結構異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血液性疾病、系統性疾病及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繼發
2020-05-19
近十幾年來,國內外神經重癥醫學經驗積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動了我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的進步。2013年,中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協作組成立并發表我國第一部《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專家共識(2013版)》。廣大從事神經
2020-04-30
帕金森病(PD)是一種以震顫、肌強直、動作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早期PD的藥物治療顯效明顯,但經長期口服藥物治療后,逐漸出現療效減退及運動并發癥。腦深部電刺激術(DB
2020-04-20
近年來,移動CT 在國內醫院的應用逐年增多。但是整機大小、結構和成像功能存在很大差異,目前可以進行多功能成像的僅有國產16 排移動CT,該移動CT 支持水平軸位斷層掃描、對比劑增強掃描、CTA 和腦血
2020-03-03
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血液集聚在蛛網膜與硬腦膜之間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變,常在頭部外傷3周以后形成。其發病率為1/10~13.1/10 萬人口,
2019-06-18
甘露醇是治療顱內壓(ICP)增高最常使用的一線藥物,臨床應用廣泛。但由于對ICP增高的病理生理機制、甘露醇的藥理作用機制的認識不同,臨床上甘露醇不規范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比如無指征的使用、不注意使用的劑量與間隔時間、忽略使用過程中的監測等,導致甘露醇在臨床上不合理應用帶來相關并發癥。為此,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小兒神經外科學組和神經重癥管理協作組聯合國內神經外科、神經重癥及重癥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共同
2019-05-30
近年來,我國多家醫療中心開始嘗試使用DBS或SCS對DoC患者進行促醒治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共識旨在建立DoC神經調控治療技術標準,明確DoC外科治療的手術適應證、禁忌證、手術方法、療效評價以及調控,規范和指導DoC的外科治療。
2019-01-30
“移動卒中單元”救治模式的興起,使AIS 的救治效益顯著提升。將移動CT 和相關的檢驗儀器裝配在救護車上, 形成集神經癥狀學檢查、CT 診斷和靜脈溶栓治療為一體的快速救治模式。2003 年德國Fassbender 博士首先提出了“移動卒中單元” 的概念,并于2010 年開始在臨床應用,取得顯著的臨床效益?!耙苿幼渲袉卧蓖ǔR跃茸o車或救援直升飛機等為運載工具,裝配小型移動CT、便攜式血液檢測儀器、
2018-12-30
多發性硬化(MS)是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CNS)炎性脫髓鞘病變為主要特點的免疫介導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白質。其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環境、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相關。MS病理上表現為CNS多發髓鞘脫失,可伴有神經細胞及其軸索損傷,MRI上病灶分布、形態及信號表現具有一定特征性。MS病變具有時間多發(DIT)和空間多發(DIS)的特點。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精神疾病,通??沙掷m到成年以及老年。本文主要針對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提出指導建議,目的是增加人們對于成人ADHD的認識并為臨床醫生在管理這類患者時提供指導。
體力活動(PA)可能對患有嚴重精神疾?。⊿MI)的患者有治療作用,本文主要針對體力活動干預及其對SMI患者健康結局的影像進行回顧,并提出了多項建議來彌補現有研究的空白,增加PA在常規臨床管理中的應用以改善疾病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