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于2013 年制訂了《中國HE診治共識意見(2013 年,重慶)》。近年來,隨著基礎和臨床研究的進展,人們對HE,尤其是輕微HE(MHE)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組織肝病、感染、消化、外科、中醫、介入、腫瘤、藥理、護理和臨床研究方法學等領域的專家共同編寫了本指南,旨在為HE 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指導。本指南不是強制性標準,不可能包括或解決HE 診治中
2020年1月,韓國肝臟病研究學會(KASL)發布了肝硬化—靜脈曲張,肝性腦病以及相關并發癥的管理指南,指南共提出了17個靜脈曲張相關問題和15個肝性腦病相關問題。
2024-12-05
在肝硬化的早期,癥狀往往較為隱匿,不易察覺。而到了晚期,患者則常出現各種嚴重的癥狀和相關并發癥,包括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
2013年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消化介入學組邀請國內相關科學家就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IPS)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達成了共識意見,旨在幫助更多的臨床醫師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治療中合理應用這一微創手術。門靜脈高壓癥是肝硬化發 展過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環節,也是肝硬化失代償期的重要臨床表現之一。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portosy stem
2018年4月,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發布了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的管理指南。肝硬化的自然病史是無癥狀的代償期和隨之而來的失代償期為特征,肝硬化失代償期主要表現為腹水,出血,肝性腦病以及黃疸。本文主要針對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的管理提出指導建議,內容包括肝硬化進展的預防,低鈉血癥、消化道出血、細菌感染、腎損害、慢加急性肝衰竭、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心臟并發癥、肝肺綜合征 等的臨床管理。
失代償性肝硬化(DC)的管理長伴有腹水、凝血障礙、肝性腦病、胃腸道出血、肝腎綜合征以及難以評估的容量狀態。本文主要針對外科ICU中失代償性肝硬化的管理的實際臨床問題提供共識指導。
2019-04-30
肝硬化是以一種或多種病因反復作用形成的以肝實質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和再生結節形成為特征的慢性進行性肝病。多種肝膽疾病可導致肝硬化的發生,如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肝豆狀核變性、彌漫性膽管阻塞等。在肝硬化基礎上又可發生肝細胞癌等繼發性病變。肝硬化患者的肝儲備功能和再生能力均顯著降低,因此.限制了肝切除的范圍.尤其是大范圍肝切除可引發術后肝功能不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由于對肝硬化患者肝切除術后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