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0
肝切除術的圍手術期管理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息息相關。圍手術期管理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后對病人病情的系統化評估和處理。近年來在這一領域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斷涌現,但目前尚無公認的針對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的規范。基于現有的循證醫學研究證據,結合國內外多個肝臟外科中心的最新臨床實踐的經驗,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肝臟外科學組組織國內部分專家經過反復多次討論和修改,制定《肝切除術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供同道參考。
發布日期:2015-11-17 英文標題: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Liver transplantation 制定者:歐洲肝病學會 出處:J Hepatol, 2015 內容介紹: 2015年11月,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發布了肝移植臨床實踐指南。
2020年2月,歐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學會(EBMT)更新發布了血液惡性腫瘤干細胞移植治療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預防和管理改善建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導致異基因干細胞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是對2014年共識建議的更新,共形成了29條達成100%共識的建議和9條達成95%的建議。
2023-05-15
為更好發揮民族醫藥在視疲勞診治中的優勢作用,增強臨床診治中的科學性、實用性、指導性,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牽頭專家組編制了《視疲勞(肝勞)多民族醫診療專家共識》。
2023-03-15
肝衰竭是多種因素引起的以黃疸及凝血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嚴重肝臟損害癥候群。人工肝支持系統(簡稱人工肝是暫時替代肝臟部分功能的體外生命支持系統,為肝衰竭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
2021-08-28
該指南特別強調了由于抗結核藥、傳統草藥和膳食補充劑的使用而引起的DILI,對亞太地區DILI的診斷與治療提供了指導意見。臨床實踐中,應在指南指導下,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最佳臨床診療方案。?
2020-11-30
肝血管瘤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肝原發良性腫瘤,生后6個月內高發。盡管其本質上是良性的,但也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因此,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療對疾病的轉歸及預后意義重大。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小兒肝血管瘤的概念與
2020-10-20
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制劑以及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TCM?NM?HP?DS)及
2018-07-20
肝豆狀核變性(Wilson’s disease, WD)是常染色隱性遺傳相關的銅代謝障礙性疾病,估計患病率為1:30000。該病是由于編碼P 型ATP酶的ATP7B基因突變,影響銅的分泌及排泄所致銅沉積。兒童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表現可以從無癥狀肝臟疾病到肝硬化或者肝衰竭,但是神經精神癥狀卻非常少見。常規的檢測方法包括血清銅藍蛋白、24 h尿銅。最終的診斷需要基于癥狀、評估銅代謝的生化學檢查和ATP7
2018-07-08
此,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全國相關專業專家,融合醫學與藥學、臨床與科研等領域的國內外專家共識和研究進展,以加強藥品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為主要導向,起草制訂了《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指導原則》,旨在指導和幫助相關機構及人員有效捕捉和識別中藥藥源性肝損傷風險信號,科學評估患者肝損傷與中藥的因果關系,有效減少誤判,全面評估相關中藥的安全性以及風險與獲益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中藥藥源性肝損傷風險防控措施,降
2017-05-30
為了進一步規范TIPS的臨床應用并提高療效,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介入學組組織有關專家,參考近年來國內外同類文獻并結合我國的實踐經驗,在最新門靜脈高壓或TIPS相關專家共識或指南的基礎上,經反復討論后初步達成以下共識,以期對臨床實踐起到指導作用。
2017年1月,美國胃腸病協會(AGA)發布了急性肝衰竭的診斷和管理指南。急性肝衰竭是比較罕見但是非常嚴重的臨床問題,本文主要針對有爭議的診斷和治療策略以及預后的預測模型等提出了11條推薦意見。
2016-06-30
藥物性肝損傷(DILl)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仍缺乏簡便、客觀、特異的診斷指標和特效治療手段的現狀,是各科臨床醫師在疾病治療用藥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全科醫師應掌握的關于DILI的重點內容,對中國首部《藥物性肝損傷防治指南》進行解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 范穎 趙紅 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