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0
臨床路徑是近年來國家衛計委積極提倡的一種醫療模式。中國輸血協會臨床輸血學專業委員會將血液成分輸注與臨床路徑工作結合起來,推出了《慢性貧血紅細胞輸注臨床路徑》和《血小板輸注臨床路徑》,旨在引入臨床路徑使臨床醫生按血液成分輸注的適應證用血、護理技術人員按統一的模式進行血液成分輸注操作,醫護人員按規范的要求進行輸血不良反應的診治。
2016年5月,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 (NICE)改善血液腫瘤結局的臨床指南,指南涵蓋成人,青少年以及兒童血液腫瘤患者的綜合診斷報告,目的是通過推進血液腫瘤組織服務最佳實踐改善疑似或確診血液腫瘤患者的護理,進而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
2015-12-01
輸血與心臟手術患者近遠期不良預后密切相關。采取適宜的血液保護措施,有助于減少心臟手術出血量及用血量。為了規范心血管外科手術圍術期血液保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及大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組織國內心血管外科、麻醉、體外循環、重癥監護、血液內科及輸血醫學專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識,以期指導臨床工作。
本指南旨在為申辦者和其他相關方在提議在臨床研究中使用電子健康記錄 (EHR) 或醫療索賠數據以支持有效性或安全性的監管決策時提供考慮因素。

2024-07-15
PBM的全球定義是以患者為中心,采用系統化、循證醫學的方法,通過管理和保護患者自己的血液以改善其結局,同時提高患者安全和主動參與意識。
2023-11-20
最佳證據可為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營養管理提供循證依據,在今后臨床應用中應結合臨床情境及病人實際情況為病人制訂個體化的營養管理處方。
血液學毒性是嵌合抗原受體(CAR) T細胞治療后最常見的副作用,細胞減少癥可能持久的,并且可能導致嚴重的感染并發癥。本文主要針對免疫效應細胞相關血液毒性的分級和管理提供共識建議。

2023-08-03
為進一步規范血液透析濃縮物醫療器械的管理,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組織制定了《血液透析濃縮物臨床評價注冊審查指導原則》,現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