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推動我國胸外科術后疼痛管理的規范化,特結合國內胸外科專家的建議及臨床證據制定了本共識,以期為胸外科醫生提供更為規范的術后疼痛診療實踐指導。本共識為學術性建議,僅限于指導胸外科圍手術期疼痛管理,不適用于胸外科所涉及的腫瘤及其它疾病導致的癌性或慢性疼痛。
2018年10月,促進術后恢復學會(ERAS)聯合歐洲胸外科醫師學會(ESTS)共同發布了促進肺外科手術后恢復指南。促進術后恢復在結直腸外科手術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本文主要針對優化肺外科手術圍術期管理提供指導建議。主要建議內容包括術前指導,營養篩查,戒煙,高危患者專業訓練,術前禁食,糖原負荷,避免術前鎮靜,靜脈血栓的預防,體溫預防,短效麻醉劑,局部麻醉,惡心嘔吐的控制,阿片類鎮痛藥物應用,液體管理
2018-05-03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IONM)是指應用各種神經電生理技術,監測手術中處于危險狀態的神經系統功能完整性的技術。IONM已成為實時監測神經功能狀況,減少神經損傷,提高手術質量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手段。現今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需要運用到多種監測手段,這要求外科醫生、麻醉醫生和神經電生理監測醫生協同配合來達到神經功能保護的目的,故需要規范化的操作來保證監測目的的完成。因此,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神經電生理監測
2018-02-13
神經外科圍手術期出血主要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手術部位出血或再出血,嚴重者可導致顱內壓增高、腦水腫,甚至引發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和腦痛等臨床危象,危及患者的生命。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曾經于2010年組織編寫了《神經外科圍手術期出血防治專家共識》,此共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神經外科圍手術期出血的防治水平。然而,近年來神經外科的臨床實踐有了新發展,首先,患者的疾病譜或自身情況發生改變,許多老年人、合并
2018-01-30
近十余年來,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徑在我國有了較為迅速的普及和應用。ERAS 的臨床實踐表明,其理念及相關路徑的實施必須以循證醫學及多學科合作為基礎,既要體現以加速康復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顧病人基礎疾病、手術類別、圍手術期并發癥等具體情況,更需要開展深入的臨床研究以論證ERAS 相關路徑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
2018-01-01
近十余年來,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徑在我國有了較為迅速的普及和應用。
2017-11-30
腹腔內粘連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粘連源于腹腔內炎癥、放射和手術損傷導致的腹膜炎癥反應。術后粘連是指手術所造成的臟器、組織創傷修復過程中形成的異常纖維連接,是腹部、盆腔外科手術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根據術后粘連部位和涉及臟器、組織的不同,粘連可保持“靜止”而無任何臨床癥狀,或引起嚴重的并發癥,重者可導致急性腸梗阻、腸絞窄乃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預防腹部外科術后腹腔粘連
2017-10-20
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于2017 年6 月發布了外科臨床營養指南。該指南從代謝和營養的角度指出手術病人的圍手術期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方面:營養治療應全程貫穿于手術病人的圍手術期管理;避免圍手術期的長時間禁食;術后盡早恢復經口進食;如有營養不良風險應盡早開始營養治療;圍手術期良好的代謝調節(如血糖調節);降低手術造成的應激性分解代謝和減輕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術后盡量縮短氣道管理中麻痹
日本泌尿外科手術指南于2007年初版之后,外科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如近距離放射治療、盆底成形手術、經尿道前列腺剜除手術、經尿道碎石、腹腔鏡手術等。另外,雖然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在1999年就在出版的指南中提出,用單次劑量抗菌藥預防術后傷口感染的概念,但較短時期內,對其療效難以取得可靠證據。不過重要的是,對于這些問題—單次抗菌藥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準則、皮膚滅菌和醫院內感染的控制俱已得到解決。
2012 年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成立了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和糖尿病外科醫師委員會(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CSMBS 制定《中國肥胖和2 型糖尿病外科治療指南(2014)》旨在規范應用減重外科手術方式治療T2DM 等代謝性疾病,并促進其健康有序地發展。本指南著重于以減重手術方式治療T2DM 為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