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各類創傷因素所致四肢骨折的患者日趨增多,接受內固定治療的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傷情復雜多變,加上臨床醫生對患者自身感染高危因素認識的不足,導致骨折內固定術后感染患者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國內仍缺乏相應的診療共識,本著遵循科學性、先進性及實用性的原則,經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創傷骨科學組、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外固定與肢體重建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創傷外科醫師分會創傷感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較常見的骨折,然而在臨床診治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當前常用的骨折分型系統雖然能夠從不同角度區分骨折特征,可以一定程度上指導治療,但仍然存在明顯的局限。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案多種多樣,但如何形成規范和推廣應用,仍需努力。因此,為了有效地指導國內成人股骨頸骨折的診斷和治療,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創傷骨科學組和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創傷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專家共同商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僅適用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繼發于骨質疏松癥、低能量暴力導致的骨折。伴隨我國進入老年社會,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病率逐年快速升高,逐漸成為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首發癥狀和就診原因。骨質疏松性骨折多為高齡老年患者,合并內科基礎疾病較多,病情復雜,手術風險顯著增加;患者骨量下降,多為粉碎性骨折,內固定失敗率相對較高;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緩慢,甚至不愈合,容易再發骨折。圍手術期處理是骨質疏松性骨折手術治療的最重要環節,決定著治療
2017年11月,英國國家骨質疏松基金會(NOF)發布了椎體骨折的有效識別指導,文章主要目的是確保所有椎體骨折患者都能夠系統的被識別,報告,進而采取適宜的管理方式從而避免進一步脆弱性骨折的發生。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發布了腕管綜合征的管理指南,該指南包括腕管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針對這些內容指南共提出了36條推薦意見。其中四星推薦9條。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自2009年開始組織全國50余位骨科與計算機導航領域專家對計算機導航輔助脊柱外科手術的精確性、安全性及其影響因素等14 項課題進行調查研究,同時開展循證醫學研究。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全國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立項,制定《脊柱外科計算機導航技術》。期間邀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50余位專家開展了多次研討,完善該操作標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