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及膽道惡性腫瘤主要包括原發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 和肝外膽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膽囊癌。PLC 主要包括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內膽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細胞癌- 肝內膽管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學類型;肝外
2017-01-20
瘙癢研究國際論壇敏感性皮膚興趣組通過組織來自不同國家在瘙癢和(或)敏感性皮膚領域具有知名學術地位的皮膚病學、心理學以及生物學專家,應用DelpHi 方法,經過5 輪討論最終形成了對敏感性皮膚定義的專家意見,旨在推動對敏感性皮膚認識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2024-01-01
制定《結直腸癌多學科綜合治療協作組診療模式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期望有助于從事結直腸癌診療相關專業人員的臨床實踐與研究。
2017-10-04
敏感性皮膚是近年來皮膚科臨床工作中成年女性患者的常見問題,但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對其的確切定義及臨床地位一直存在爭議。瘙癢研究國際論壇敏感性皮膚興趣組通過組織來自不同國家在瘙癢和(或)敏感性皮膚領域具有知名學術地位的皮膚病學、心理學以及生物學專家,應用DelpHi 方法,經過5 輪討論最終形成了對敏感性皮膚定義的專家共識,并在2016 年發表,旨在推動對敏感性皮膚認識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該文對專家共識
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類起源于胚胎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具有神經內分泌標記物和可以產生多肽的腫瘤,可以發生在人體任何部位,其中以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neoplasm,GEP- NENs)最常見,占所有NENs 的65%~75%。GEP-NENs 在診斷和治療中仍然存在著
2016-06-30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遺傳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青春期醫學專業委員會臨床遺傳學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織專家,對CMA技術各個環節展開交流討論,形成了專家共識,對該技術臨床應用進行規范指導,以期更好地發揮CMA在兒科遺傳病的l臨床檢測效果,提高技術操作及數據分析的科學性、準確性、可靠性,為更多地實驗室開展CMA臨床檢測提供指導和依據。 另外,特別建議通過專家共識建立公共數據分享平臺,
2019-10-08
歐盟地區約有2900 萬慢性肝病患者。最近,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數據顯示,在全世界每年接受擇期手術的患者中,肝硬化的患病率為0.8% ,相當于每年約2500 萬肝硬化患者接受擇期手術。總體而言,肝硬化增加了47% 術后并發癥風險和2.5 倍院內病死率。基于傳統止血試驗的異常結果,傳統觀點認為圍手術期慢性肝病患者存在嚴重的出血風險;然而,近期的證據挑戰了這一觀點,作為促止血途徑和抗止血途徑共同變化的結
2018-03-30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包含腎、膀胱、前列腺、睪丸等主要器官的腫瘤,2016年WHO出版了相關腫瘤的新分類。近年來,該系統的腫瘤發病率在我國呈明顯上升趨勢。盡管該系統大部分腫瘤可根據鏡下形態結合臨床特點做出診斷,但仍有部分腫瘤需進行免疫組化標記以判斷具體的組織學類型,并做出正確的診斷。本共識簡要總結免疫組化在腎腫瘤、膀胱腫瘤、前列腺腫瘤和睪丸腫瘤中的應用和注意事項。
2021-02-12
通過磁共振成像(MRI)識別腦結構性病變對癲癇具有重要意義,是藥物難治性局灶性癲癇患者術后癲癇無發作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2023-05-20
宏基因測序技術實驗流程操作略顯繁瑣,分析流程復雜,檢測結果冗長,因此對實驗室操作人員及解讀人員的素質要求頗高,對相關的質量控制也需要標準化。簡述了該技術在醫院獲得性肺炎中的應用及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
2020-05-01
隨著現代固相檢測抗-HLA抗體的發展和更精確的組織學分類,抗體介導的排斥(AMR)的診斷已經越來越普遍,是腎移植丟失的主要原因。目前,還沒有被批準的治療方法,治療指南也是基于低水平的證據。治療AMR的
2024-07-08
工作組旨在提高整體報告質量并促進不同超聲心動圖環境中的解釋。這種協同努力通過確保解釋超聲心動圖結果的一致性、準確性和相關性來改善患者護理。
2022-10-09
肌肉減少癥(簡稱肌少癥)在老年人中常見,與跌倒、功能減退、虛弱、死亡等不良結局相關,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增加醫療費用。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是延緩肌少癥發展,維護老年人肌肉健康的重要舉措。營養干預
宏基因組下一代測序(mNGS)技術直接針對標本中核酸無偏倚檢測病原微生物序列。但是,mNGS需經標本前處理、核酸提取、文庫制備、上機測序、數據庫比對、報告生成及結果解讀等一系列過程,對技術平臺及人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