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9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治指南 2015本指南是由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 組組織,在201 1年衛生部頒布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癥診斷標準(WS 339-2011)及2009年學組編寫的 外周動脈疾病診治標準(征求稿)基礎上,參考 201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2011年美國心臟 病學會基金會/美國心臟協會(ACCF/AHA)發布的 相關指南¨引,結合中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
2016-04-01
2009 年,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聯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聯合發布了《內科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的中國專家建議》(以下簡稱《中國專家建議》),2015 年對該《中國專家建議》做了更新,發表在《中華老年醫學雜志》和《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上。該《中國專家建議》結合國際相關研究的數據和建議以及國內相關研究和臨床實際情況,對內科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
2016-03-17
該版指南參考最新發布的美國胸科醫師學會(ACCP)抗栓與血栓預防指南第9版(ACCP9)和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相關指南,經過國內各地區多學科專家的討論研究,最終形成現有版本,現對2016年版《中國骨科大手術VTE預防指南》(以下簡稱新指南)的更新重點進行解讀。新指南推薦Caprini血栓風險因素評估栓風險因素評估,肯定骨科大手術后抗凝的必要性新指南的發布進一步明確了骨科大手術后VTE的預防
美國胸內科醫師學會于2012年2月7日公布了第9版抗栓治療和血栓形成預防臨床實踐指南,該版指南提供了主要臨床領域的危險分層和推薦,包括抗凝治療循證管理、非手術患者預防靜脈血栓栓塞(VTE)、非整形外科的手術患者預防VTE、整形外科手術患者預防VTE、抗栓治療圍術期管理、深靜脈血栓(DVT)的診斷、VTE疾病的抗栓治療、肝素誘發的血小板減少癥防治、房顫抗栓治療、瓣膜病的抗栓和溶栓治療、缺血性卒中的抗
2015年10月,美國物理治療協會(APTA)發布了靜脈血栓栓塞高風險或確診患者的管理中物理治療師的作用的臨床實踐指南。

2015-10-22
靜脈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循環系統疾病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僅次于心肌梗死和中風,并且它在急癥內科患者中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原因。
慢性腸系膜缺血(CMI)是由于無法獲得足夠的餐后腸道血流,通常是由腸系膜血管起始處的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癥引起的。患者通常表現為餐后疼痛、對食物的恐懼和體重減輕,盡管他們可能出現急性腸系膜缺血和腸梗死。
2022年2月,巴西心臟協會(SBC)更新了圍術期心血管評估指南,本次更新主要聚焦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患者的管理。內容包括早期中斷雙抗治療,即時圍術期護理和預防性心肌血管重建。
2022年6月,國際血管聯盟(IUA)發布了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的影像學檢查策略共識文件。在發達國家中,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頸動脈疾病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