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Hematol Oncol:適配器CAR-T細胞精準靶向CD276,為小細胞肺癌帶來新療法突破
本研究系統解析了CD276作為SCLC革新治療靶點的潛力,突破了傳統靶向CAR-T的自體攻擊限制。通過模塊化適配器平臺,實現了靈活可控的免疫治療,兼顧了T細胞的活化與功能持久性。
MedSci原創 - 小細胞肺癌,CAR-T細胞 - 2025-07-31
陳傳本教授揭秘:福建腫瘤防治“三級跳”,從生存率提升到體系大升級
【醫悅匯】有幸邀請到福建省腫瘤醫院陳傳本教授做客對話大咖欄目,從強化防與篩、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康復健康管理這三大關鍵舉措,為腫瘤防治指明方向。
醫悅匯 - 腫瘤防治,五年生存率 - 2025-07-31
Eur Radiol:超低劑量胸部CT在兒童囊性纖維化肺部評估中的優勢與前景
ULDCT作為可替代胸片的安全先進檢查手段,有望重塑囊性纖維化的影像學監控格局。
MedSci原創 - 囊性纖維化,超低劑量胸部CT - 2025-07-31
Nature Genetics:撥開百年迷霧:史上最大規??诔匝芯?,徹底改寫我們對這一古老難題的認知
《Nature Genetics》研究分析近 112 萬人基因數據,發現 57 個口吃相關基因座,揭示其與抑郁、自閉癥及節拍感知的遺傳關聯,為神經發育機制提供新解。
生物探索 - 基因組分析,神經發育障礙 - 2025-07-31
Eur Radiol:1.5T MRI 構建膝關節軟骨 T2 值參考庫,幫助骨關節炎早期診斷
該研究系統測量了膝關節七個解剖區域中分別對應淺層和深層軟骨的T2松弛時間,并與年齡、性別及軟骨形態學改變關聯分析。
MedSci原創 - 骨關節炎 - 2025-07-31
Gastroenterology | 普氏糞桿菌豐度:晚期胃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預后的潛在生物標志物
本研究強調了腸道菌群在胃腺癌免疫治療中的關鍵調控作用,尤其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這一本土共生菌的保護性作用。
MedSci原創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普氏糞桿菌豐度,晚期胃腺癌 - 2025-07-31
重大突破!歐盟批準多發性骨髓瘤新藥兩項聯合方案,兩項III期臨床試驗證實其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
MM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的血液腫瘤,通常被認為可治但無法治愈,患者往往經歷多次復發,經過多線治療的患者最終會對治療產生耐藥性。
網絡 - 2025-07-31
“過敏性紫癜”為何要改名?
“過敏性紫癜” 更名為 “IgA 血管炎”,反映對其 IgA 介導血管炎本質的認知,利于精準診療與科研,兒童多見,表現多樣。
MedSci原創 - 過敏性紫癜,IgA血管炎 - 2025-07-30
好文推薦 | 述評:自身免疫性腦炎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本文旨在對自身免疫性腦炎現有的研究成果,從其發展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即從認知的局限性到精準治療的跨越,全方位的加以概述,以期為臨床醫生的診療提供幫助。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 抗體,自身免疫性腦炎 - 2025-07-30
千萬級中國人體檢數據解讀 2024:超半數成年人面臨肥胖或超重問題
千萬級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肥胖標化率 16.3%,超重或肥胖 51.4%,男性、北方及中老年群體高發,需重視防控。
美年健康研究院 - 肥胖,超重 - 2025-07-30
Nature Biotechnology:AI算法讓RNA調控研究“坐上高鐵”,一舉揭秘4億年進化路標
研究團隊構建了涵蓋 690 種真核生物 34,746 個 RNA 結合蛋白(RBP)結合基序的 EuPRI 資源庫,揭示了 RNA 轉錄后調控的進化動態與基因調控功能,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重要工具。
生物探索 - RNA結合蛋白,結合基序 - 2025-07-30
Nature:腸道“第六感”:你的腸道菌群如何悄悄告訴你“別吃了”?
研究發現人體存在 “神經生物傳感” 這一全新感覺,結腸中的 PYY 腸內分泌細胞可通過 TLR5 識別細菌鞭毛蛋白,經迷走神經快速向大腦傳遞信號以抑制進食,為理解食欲調控及代謝疾病提供新視角。
生物探索 - 腸-腦軸,神經生物傳感 - 2025-07-30
Phytomedicine:葛根芩連片減少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相關不良事件
本研究揭示GQT顯著降低了irAEs發生率,尤其減少了多系統嚴重不良事件的出現,且延緩了irAEs的發作時間。
MedSci原創 - 非小細胞肺癌,葛根芩連片 - 2025-07-30
述評:加強術后并發癥研究,重視麻醉的干預作用,改善外科患者臨床結局
術后并發癥成 “隱性流行病”,麻醉管理對改善轉歸關鍵。需統一并發癥定義,優化麻醉策略,加強多學科協作與數據研究,提升圍手術期質量。
古麻今醉網 - 術后并發癥,麻醉管理 - 2025-07-29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